![](https://cnpic.crntt.com/cbspub/images/cbs_005.gif)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香蕉枯萎病危害严重加大防控力度不容再缓
——关于我省香蕉枯萎病的调研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科技组
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它在世界主要香蕉产区先后发生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是目前困扰世界香蕉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农业部将其列为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自1996年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传入我省以来,它已对我省的香蕉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2000年10月和2003年8月,省政府参事冯志新教授等曾先后提出《香蕉枯萎病危害广东,必须尽快控制》和《必须加大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力度》的建议,得到省领导和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重视,省农业厅制定和组织实施了《广东省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方案》,取得了一定成效,与国外其他香蕉枯萎病疫区相比,香蕉枯萎病在我省的扩散速度和危害都相对有所减慢和减轻。为了进一步瞭解我省香蕉枯萎病的发病和防控情况,今年4—6月,省政府参事室科技组,并邀请省农业厅植保植检站的有关技术人员,先后到珠海市的斗门区、金湾区,东莞市、中山市、广州市的番禺区、南沙区,茂名市的电白县、高州市、信宜市等香蕉产区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情况表明,几年来我省防控香蕉枯萎病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难以有效控制其蔓延和危害,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广东是我国最大的香蕉主产省,香蕉是我省最大宗的水果品种,2005年全省香蕉种植面积192万亩,产量达320.92万吨、产值约60亿元,占全省水果产值总额的40.7%,占全国香蕉产量一半以上,是产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同时,香蕉还是我省具有出口创汇优势的农产品,近年出口量及创汇都逐年增加。但是目前香蕉枯萎病已严重威胁我省香蕉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由于香蕉枯萎病菌可通过种苗、土壤、水流等途径传播,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控难度极大,同时香蕉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染病蕉园在相当长时期内不能再种香蕉,对香蕉种植业更是毁灭性灾害。香蕉枯萎病传入我省后,发生面积2003年扩展到2万多亩,今年已达8.5万亩。广州市番禺区、南沙区和黄埔区、中山市、东莞市、珠海市斗门区和金湾区已连片发生,最早发生疫情的广州市南沙开发区万顷沙镇,香蕉种植面积每年以约1万亩的速度鋭减;广州、中山、东莞等香蕉枯萎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部分蕉园已被迫改种其它作物。目前,香蕉枯萎病又进一步扩散到信宜、高要、肇庆、湛江市、高州市等香蕉主产区,粤西一些地区财政乏力,对病田没有补偿机制,改种不力,农民还存在侥幸心理,各方都存在等、靠、要的状况,加上检疫手段滞后,有的地方存在防控不力的状况。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遏止病害的继续蔓延和扩散,那么,用不了多少年,广东的香蕉产业必将重蹈台湾香蕉因枯萎病毁于一旦的复辙,遭受毁灭性打击。尤其是粤西地区,除了种植香蕉作为大宗农产品,难以做到像番禺等珠三角地区一样调整单一水果品种结构,最终会严重影响农民生计。
面对香蕉枯萎病严重威胁我省香蕉生产安全的严峻形势,省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痛下决心,迅速对疫病采取果断措施,彻底控制病害的蔓延和危害,确保我省香蕉生产的安全。建议:
1. 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防疫工作是政府行为,香蕉枯萎病是全国检疫性病害,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对香蕉枯萎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加强执法与督察职能,落实管理措施和责任制度。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按章奬惩,哪个地方出现病情扩散,就要追究当地领导的责任。组织开展调查、检测和防控。
2. 落实香蕉枯萎病防控专项经费,省财政及各级有关政府拨出香蕉枯萎病的防控专项经费,确保全省香蕉枯萎病的封锁、控制、扑灭等工作的顺利进行。专项经费应主要针对财政薄弱市、县并已出现疫情需要及时扑灭的产区。目前出现疫情的仅限于少数蕉园,财政的最小投入可以得到最好的扑灭效果。
3. 加强和完善植物检疫机构和人员的建设,为了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健全植物检疫机构,根据《行政许可法》和《植物检疫条例》,各县市必须建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植物检疫机构和配备足够的专职植物检疫人员。
4. 建立补偿机制。植物防疫和动物防疫一样,对于封锁、销毁的香蕉植株,应给予生产者或经营者一定的补偿,确保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工作顺利实施。珠三角如东莞、中山等市应用地方财政给香蕉主产区为铲除病苗而采取的改种或轮种给予农民补贴;实行种苗示范,免费提供抗病品种给蕉农等做法。
5. 组织开展研究攻关。由科技部门立项,由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牵头,组织相关教学科研单位和有关市县植物检疫机构全面开展香蕉枯萎病攻关研究,为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技术支撑。
(2006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