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明清以来中医药学在欧美国家的传播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曾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卫生保健作出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明中叶以来,由于环球贸易航线的开通,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的中医药学,不断向欧美国家传播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而使中医药学在异邦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和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中医药学西传欧洲国家

  自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随着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的开通,耶稣会传教士不断东来澳门和进入内地传教,对中医治病感到神奇,纷纷加以研究,并把中医术、中草药和中医书向欧洲国家传播,为欧洲国家人民卫生事业带去了福音。

  将中医药学向欧洲国家传播首功者,应是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Matteo Ricci)。他向欧洲国家介绍中医药时,说:

  中国的医疗技术的方法与我们所习惯的大为不同。他们按脉的方法和我们的一样,治病也相当成功。一般说来,他们用的药物非常简单,例如草药或根茎等诸如此类东西。事实上,中国的全部医术就都包含在我们自己使用草药所遵循的规则里面。这里没有教授医学的公立学校。每个想要学医的人都由一个精通此道的人来传授。在两京(南京和北京)都可通过考试取得医学学位(指通过太医院的考试)。〔1〕

  波兰籍耶稣会士卜弥格(Michael Boym)对中医药学西传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于1658年着《中医津要》(Clavis Medica ad Chinarum Doctrindm de Pulsibus),译出晋代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和中医以舌苔、气色诊病法,并列举中药289味。该书于1688年出版后,又译为欧洲各国文字相继出版。该书原由柏应理(Philippus Couplet)带回欧洲,中途交给巴达维亚的耶稣会士,被荷兰的外科医生克莱耶(A. Cleger de Cassel)攫为已有,于1682年改名为《中国临床》(Specimen Medicinae Sinicae)出版,并附有木刻插图143幅,铜版图30幅。从此,中医药学在欧洲广为流传。1671年,在广州居住的法国人又将王叔和的《脉经》译为法文,名曰《中国脉诀》,寄往格莱诺布尔出版。

  把中医药学传至欧洲有突出贡献的还有法国会士巴多明(Dominicus Parrenin)。他科学地评价中医药,表现在解剖学落后,这个结论后来为伏尔泰(Voltaire)所接受,他在《论各民族风俗精神》一书中论及中医学时,说:

  在他们(中国)那里,医学理论仍属无知和错误,但中国医生在实践上却是相当成功的。〔2〕

  巴多明还从澳门给法国科学院寄去用阿胶治疗肺结核病的医术资料,他又在《北京教士报告》中,选择了《洗冤録》为世界首部法医著作。韩国英(Pierre-Martial Cibot)在《北京教士报告》第4册中也介绍了中国治疗天花病的方法和病理。此后,中医术在欧洲开始流行起来。

  传教士对中医药能治百病感到不可思议,但毕竟又是事实。于是,他们亦注意研究中医药,并与植物学联系起来,促进了欧洲国家植物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着《人类的由来》(The Descem of Man)一书时,就引用了李时珍《本草纲目》一书关于金鱼颜色形成的资料来说明动物有人工选择问题。他在另一本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第二章《人工选择》中,一再提到《本草纲目》。据统计,在达尔文的著作中,提到中医药、中医学的地方达104处之多。〔3〕这说明中国医学和中医药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也是有相当大影响的。荷兰人罗姆(George Eherhard Rumpt),又将《本草纲目》一书带到德国柏林图书馆收藏,引起了德国人对中草药的兴趣。1899年,德国怡默克药厂利用中药当时制成流浸膏和片剂,成为医治妇科病的良药,深受德国妇女的欢迎。1927年,许宝德回到德国,编译了《中国药物学》、《西藏、蒙古药物学论文集》等书,进一步介绍中医药学。

  针灸学也于17世纪传到了欧洲。1683年,德国哥荷麻(J·A·Gehema,)出版了《用中国针灸术治疗痛风》一书,提出针灸法是治疗痛风最快、最安全的疗法。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医瑞尼(William Ten Rhyne),用拉丁文着《论针刺术》一书,在伦敦出版。他在书中十分肯定针灸治疗疾病的效果,建议西方国家的医生研究和应用针灸术治疗疾病。到18-19世纪,西欧国家研究中医药的人有所增加,并出版了不少著作,据不完全统计,共有60多种,其中有针灸学的著作47种(其中法国占22种)。到1949年,又有约100种中医著作出版,其中针灸学9种,药学34种,临床学7种,脉学2种,卫生学9种,其他32种。〔4〕20世纪60年代,欧洲就有近2000名医生从事针灸疗法。又据1985年统计,法国的12万名注册医生中,有9000人为病人施用针灸疗法。荷兰目前有针灸医师约4000人,奥地利有6000人,前苏联有2800多人。同时,还设有针灸学校培养人才,法国有针灸大学一所,针灸学校8所,荷兰有针灸学校8所,前苏联一所医科大学设置针灸系,有24所医科大学开设针灸课程,还设有针灸学博士、副博士学位〔5〕,并设有针灸治疗研究所127间。欧洲国家医生还运用了针麻醉法做手术的医术,例如意大利都灵大学医学教授罗西亚(Laciano Roccia),于1973年就用针麻法为200多牙科病人做了拔牙手术。〔6〕

  18世纪初,中国的免疫防疫学也西传欧洲,这就是中国人痘防治医术的西传。根据地方志的记载,中国于隆庆年间(1567-1572),在安徽宁国府太平县(今黄山市)一带,已流行人痘接种防天花的医术了。到康熙二十七年(1688),经陆路传至土耳其和俄罗斯相邻的高加索锡尔戛西地区,后来又经俄国人传至土耳其。英国驻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大使夫人蒙塔古(Mary Worntley Montague),于1716年向英国介绍了亲眼看到接种人痘防天花的医术,并于同年3月给自己年仅6岁的儿子接种人痘。1718年,她回到英国后,遇上了1721年伦敦流行天花病,“100人中有95人得病,7人中有1个人死亡”。〔7〕有鉴于此,蒙塔古女士又给她女儿接种人痘,并请伦敦人和医生观察效仿。从此,人痘接种医术便在英国及欧洲国家传播开来。但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接种人痘医术有着严重的缺陷,即采用天花痂皮或浆液接种,如果所用者是毒力极强的痘苗,反而使接种者发生重症天花而致命,而且每个接种过的人又成为传染源。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注意了中国人痘接种医术的免疫功效,但又尝试寻找一种避免重症天花的更好接种痘苗。后来,他从德国一个挤牛乳者从不染天花病毒的事例中得到启发,试种牛痘获得成功。这是天花预防史上的一次革命。据此,他于1798年撰写和出版了《对天花牛痘疫苗的成因及其效果的研究》专著,几年之内再版数次,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技术从此风靡世界,后来东浙中国。

  二、中医药在美国传播

  中医药在美国传播是与广东人移民美国有密切的关系。19世纪晚期,无数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移居美国,据不完全统计,咸丰五年(1855),移居加利福尼亚州的华人已达4万多人,几乎是来自珠江三角洲各县,其中四邑(台山、新会、开平、恩平)人占41.6%,香山县人占36.2%,三邑(南海、番禺、顺德)人占17.6%,客家人占4.6%;到了同治五年(1866),四邑人上升至55.6%,香山人为19.79%,三邑人为16.4%,客家人为5.4%;光绪四年(1878),四邑人上升到82%,香山人为7.9%,三邑人为7.3%,客家人为2.8%〔8〕。随着华侨人数的增多,为医疗疾病的中医药自然相继传入美国。1784年,美国的“中国皇后号”(Empress of China)首航广州黄埔港(今海珠区琶洲街黄埔村),就购回一批中国药材肉桂。而早期到美国的华侨华人中,就有为华人治病的中医生,称为“唐医生”,其中专门为美国人治病者,则称为“唐蕃医生”。〔9〕19世纪末,美国俄勒冈州的约翰戴市和爱达荷州的波义西市有了“中国大夫”的中医诊病社区。美国早期的中医药业多是私人开办的。1887年,纽约Park路的华东医局,就是由几名中医生集资创办的。1900年,三藩市东华医局成立;1912年,三藩市的中医医生还成立了同业医学研究社区,以维护中医医生的权益。1933年,南加州成立中医药会。此后,美国中医药业更广泛发展起来,形成一般“中医热”。据《台湾医药》杂志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全美国已有各种注册的中药店和各类中药保健网点约13000多家,有针灸中医学院20多所。资料表明,至少有80%的美国人在病中服用过中医药。据统计,1985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医药总量达到809073磅,仅是加州一年销售中草药的金额达到5000万美元之多,其中最畅销的中草药是当归、黄芪、山楂、人参等。

  针灸学在美国的传播亦很广泛。先是在19世纪初叶,有600多美国人在巴黎学医,看见法国医生应用针灸术治病,引起关注和兴趣。到了1820年之后,美国的医药杂志选刊了欧洲针刺的经验及学术报告;1825年,著名医生柏赤(Franklin Bache)翻译了法文著作《针刺术研究报告》一书,中医学文献从此传入美国。柏赤还在费城积极试用针刺疗法。1839年,冬礼逊(Dunglison)出版了专著《新治疗术》,详细地叙述了针灸术。1949年,维茨(I·Veith)女士将《黄帝内经》的前34篇译为英文出版,并加以研究,因此而获得博士学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后,针灸术在美国迅速传播开来。据统计,全美有13个州获准无执照医生从事针灸治疗。1987年,美国政府批准合法的针灸师达到2500人,而实际从事针灸治疗的人数达到10000多人。加州西岸医学针灸门诊部在6个月内对5000多名病患者实施13265次针灸治疗,有效率达到86%,治疗病种包括皮肤病、肠胃病、偏头痛等。美国皮肤病专家罗斯累思(Eyrus Los)曾撰写论文简述自己10年来用针灸法辅助治疗皮肤病,使临床门诊治愈率从65%上升到95%。为了促进针灸医术在美国的发展,美国东方医学和针刺联合会成立了针刺医生证书全国委员会和针刺医生证书全国委员会两个机构,前者是负责考核非专业治疗技术,后者是致力于为针刺教育建立整套严格的资格标准。此外,1986年,高逢田(Frederick Kao)教授还建立了“亚洲科学和医学高级研究所”,培训针灸医生。1985年,全美国已有各种类型的针灸团体共20多个。

  中医学在美国的广泛传播还表现在培养人才方面。现在美国有针灸和中医学院20多所,每年招收学生1000多人,学历为三年制专科。美国加州大学于1984年开始设立中医学及针灸学博士课程。另外,目前正筹建加州中西医科大学和美洲中医学院。1985年,中医学生黄志伟还创办了一所中医学院。这些中医院校,执教者多是华人,学生亦多是华裔,学生所用教材,除一部分由自己编写外,又从中国购买或翻印一部分。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美洲中医学院还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定期互访进行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美国还对中医药学进行研究,创办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1986年,全美国组织建立一个统一的美国针灸学会,并出版《针灸与电疗》杂志,据统计,美国共有针灸刊物6种。1991年,斯坦福大学设立了中药科学研究中心,对中草药进行研究,试图以科学的方法分析中医药,探索其治疗之效能。〔10〕

  余论

  以上明清以来500多年中医药学在欧美国家传播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华民族创造的传统医药学是富有科学生命力的,特别是针灸学、中药学已为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或多或少地为其人民医疗保健所选用。这在中国各门学科与外国学术交流中,恐怕是最繁荣和最富有成效的,是诸学科难与之相比的。所以,在今后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中,使之更广泛地向世界传播,进一步为全人类卫生保健作出贡献。此其一。

  其二,科学文化无国界。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明创造,是全人类宝贵财富的一部分,都可以共享的,即如中医药学可以为外国人民所享用,而西药学也可以为中国人民所享用。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的历史潮流中,任何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都不能再“独语”,任何一种科学文化都不可以在自己原有的封闭系统中发展。明代徐光启说得好:“会通以求超胜。”当代科学文化更是如此。只有会通交流,才能自我超越,才能推进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况且科学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只要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各民族毫无偏见地进行科学文化交流,不管人间有多少是非恩怨,有朝一日,哪怕是遥远的将来,人类将共同跻入“大同之域”。至于用什么形式,那是不重要的。

  注 释:

  〔1〕 利玛窦、金尼阁着,何济高等译:《利玛窦中国札记》,第34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2〕伏尔泰:《论各民族风俗精神》,巴黎:加尼埃1963年版(Fssai Sanr Les Moeaurs Gamier, 1963),第2册,第398页。

  〔3〕潘吉星:《中国文化的西渐及其对达尔文的影响》,载《科学》1954年10月。

  〔4〕马堪温:《欧美研究中医药史及近年情况简介》,载: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主编,《医史与文献资料研究4》第5页,1978年版。

  〔5〕李经纬:《中外医学交流史》,第243-350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蔡捷恩:《传统医学在欧洲》,载《中华医史杂志》1991年第4期。

  〔7〕布罗代尔着、顾良译:《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88页,三联书店1992年版。

  〔8〕Thomas W·Chinn etc,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California, A Syllabus (San Francisco,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9,p. 20.

  〔9〕李春辉:《美洲华侨华人史》,第109、139页,东方出版社1990年版。

  〔10〕《华声报》1991年6月15日。

  (原载《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