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珠江传》自序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传播文明的强大通道。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河流比作母亲,以最真挚的感情、最美好的语言、最热诚的行动,歌颂和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但是,漫步当今书林,伟人传记、明星逸事,至为触目,却罕有为河流母亲撰写的著述,这不能不是个憾事。河北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深切瞭解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和她们深藏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乃决意为河流树碑立传,编辑出版《大江大河传记丛书》,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创举。珠江是这套丛书选定的河流之一,笔者深幸成为她的撰稿人,这是拙着写作的一个缘由。

  青年时代,笔者在珠江之滨的中山大学求学,每当红日西沉、疍艇收网之时,常与三五个同窗好友弄潮珠江,在晚风吹、碧水流中尽情游玩,惬意非常。1968年秋,笔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喧嚣声中离开广州,远走他乡,但珠江的倩影时时萦回脑际,难以磨灭。1978年,天空放晴,冰河解冻,科学的春天鼓翼来临,笔者又回到阔别多年的校园。自此,每天都有机会倾听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珠江前进的阵阵波涛,依稀感到她奔腾不息的脉搏在跳动,亲眼目睹她环抱的花城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崛起,以及闻见珠江流域社会风貌的各种变迁。这些历史性的巨变,使人自豪,使人陶醉,使人回味,也促使笔者在思索、寻找问题的答案。结果得到,除了共同性的因素以外,深层根源仍在于建立在深厚历史积淀基础上的珠江文化的作用力和她所表现出的时代精神。它们一旦与流域发展的机遇相结合,即可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创造出惊人的奇迹。这个文化载体,就是历史上流经“化外之地”、“瘴疠之乡”,当今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滚滚珠江。为珠江母亲写作一点文字,近年成了个人心中升起的一种愿望。

  1999年春,在我带着这个创作意图走进熟悉的北京大学燕南园,拜访导师侯仁之教授时,即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因为导师早年也有过为黄河写一部传记的打算,后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但1994年由他主编面世的《黄河文化》同样为孕育华夏文明的黄河树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导师告诉我,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和黄河一样,珠江也是一条有着自己独特文化风格的伟大河流,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把她作为一位历史伟人的传记写下来。导师的愿望,激励和坚定了我写作的勇气和信心。

  珠江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河流,从诞生至今已有近2亿年的历史。远古时代即有人类在珠江流域活动,珠江文明史至少也有三四千年。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各族人民,对我国疆域版图和多元一体的民族及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特别是到了近现代,珠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站在时代前列、叱咤风云的各类人才群体,在变革中国社会、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珠江大地上到处留下他们的身影。所以,珠江不仅是一条热带亚热带型的自然河流,更是一条跳动着生命脉搏、代表着一种流域文化类型、涵容其发展历史的河流。

  基于这种认识,本书旨趣力图以时间为经,以自然和历史事件为纬,采用传记形式,一方面反映珠江形成、发育和演变的自然史,包括恐龙时代河道诞生,物种兴衰,新生代地表变动塑造的各种形态,全国最大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漓江春色,西江三峡等,迷人的自然奇观和风采,以及有人类活动以来该流域山川形胜的变迁等;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即把珠江作为一个历史巨人、一位养育各族人民的伟大母亲,介绍她融和百族,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南疆,教人开辟田园,种稻织布,兴修水利,建设城市,化育人才,创作歌舞,改善生活,保护环境等创造流域多元一体文化的艰辛历程和巨大贡献,以及在此过程中她所表现出的勤劳、智慧、力量和美德,特别是近百年来反抗外来势力入侵的勇气,吸纳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宽广襟怀,以及近年利用改革开放机遇,创造震惊世界的经济奇迹的历史篇章。这其中包括珠江流域土著居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及其未解之谜,中原汉人多次南下,秦代灵渠和汉代楼船,唐开沟通中原大庾岭道和连接域外“广州通海夷道”,唐宋流寓人物南迁,宋明以来珠江三角洲大围垦,千年不衰港市广州,近代林则徐禁烟和虎门河面抗英硝烟,从洪秀全到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华侨文化形成,港、澳被外人侵夺,相容南北、涵摄中西的珠江文化最后形成,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崛起,港、澳回归等光辉的现实和美好的将来;这当中也有历史的创伤,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珠江生态环境的破坏,她的呐喊与抗争。笔者希望这种框架和表达,能让人们为孕育珠江文明的母亲河光辉的历史和人文精神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受到鼓舞和激励,扬起理想的风帆,开拓自己的事业和生活,为加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为河流作传,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尝试,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值得商榷。而拙着所涉及的时间包括漫长的地质时期和历史时期,地域范围广及40多万平方公里,自然和社会历史千头万绪,复杂纷繁,不易取舍。加上笔者深受资料、时间和水准等所限,书中错谬、缺漏、不确或可议之处一定很多,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谨以此书献给创造历史和现代珠江文明的各族儿女,以及所有为之奋斗、作出贡献的人们。

  

  (本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台湾宏文馆2002年6月再版)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