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邓小平理论指引珠江文化迈进新的发展时期


  2004年8月21日,在广东省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指出:“广东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又说:“广东的发展与邓小平息息相关,紧紧相连。”我认为这些话,清楚而深刻地指出了邓小平理论与珠江文化的密切关系。

  这种关系,似乎可以从1979年4月邓小平在接见广东省领导时一段谈话引伸而作出的一个比喻来概括。当时邓小平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段话将改革开放时期创立的深圳等特区,比喻为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陕甘宁等边区,那就意味着:深圳等特区和陕甘宁等边区分别各自在改革开放和革命战争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作用是相似的;从而是否也可以这样比喻:如果说,毛泽东创立陕甘宁等边区,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地,是毛泽东开辟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据地的话,那么,邓小平创立深圳等特区,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地,是邓小平开辟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据地。如果这个比喻可以成立,那么,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广东,自然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和地位,正如张德江同志所说的那样:“广东的成功实践,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搞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广东在党中央和邓小平的关怀下作出的最重大的历史贡献。”

  是什么原因使邓小平选择广东创立深圳等特区,而广东又能够不负使命地起到实践地、根据地的作用呢?我看根本在于:邓小平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与珠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息息相通、基本一致的。例如,1980年1月16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指出:“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1986年9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1988年9月,他又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这些谈话所表现的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市场经济、发展海外关系和贸易的思想,这与珠江文化的海洋性、重商性是吻合的。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以及“发展是硬道理”,“摸着石头过河”,“要杀出一条血路来”等指示的精神,与珠江文化“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特质是一脉相通的;1980年12月,邓小平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不要争论,“拿事实来说话”,以及人们熟知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名言,简直是珠江文化务实性、包容性、多元性的活灵活现;最基本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思想同珠江文化的创新、开放、相容、共时、重商等特质是一致的,所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互为知己、一拍即和、相得互彰。由此可见,邓小平选择珠江文化的中心地带——广东,以及海洋文化登陆地——深圳等特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地、作为开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试验地、根据地,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英明的。

  从文化学理论看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长相成的,每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形态必有相应的文化形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促使每个国家或地域文化的发展,包括其文化历史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与广东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珠江文化的关系也是如此。张德江同志还指出:“没有邓小平,就没有广东欣欣向荣、逢勃发展的今天。”同样的道理,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没有珠江文化的新发展。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论述过,珠江文化的历史自古至今可分为五个时期:首先是汉代,是开创时期,即屈大均所说的“始然于汉”,代表人物是陈钦、陈元父子和士燮兄弟代表的经学,牟子代表的佛学,葛洪代表的道学;第二是唐宋,是兴旺时期,即屈大均所说的“炽于唐于宋”,代表人物是“岭南第一诗人”张九龄,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第三是明代,是发达时期,即屈大均所说的“至有明乃照于四方焉”,代表人物是创立白沙学派的陈献章,《广东新语》作者屈大均;第四是清末民初,此可谓革命时期,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黄遵宪、孙中山,因为这些著名人物,既是以现代海洋文化意识对珠江文化进行革命,又是以现代珠江文化精神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五是当今改革开放时期,这是珠江文化新的发展时期。因为这时期是邓小平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运用和改革了珠江文化的优势和特质,选择广东及深圳等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实践地、试验地、根据地,进而在全国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由此使珠江文化取得空前新发展。具体表现在:珠江文化的创新、开放、相容、共时、重商等特质,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内涵,正在逐步克服不彻底、不深刻的负面,并且与时俱进地日益增创新优势,增创新经验,增创新成果,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是邓小平理论指引珠江文化迈进新的发展时期。

  (原载《岭南文史》2004年第4期)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