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关于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建议


  洪三泰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光是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发展。当今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建设。没有深厚的文化,没有先进的文化,没有文化的创新,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滞后。我们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广东的文化产业做好,并推向世界。如何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我省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广东文化大省应体现一个“大”字

  广东文化大省“大”在哪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于1998年11月17日在广东省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策源地、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地。这“四地”应当成为文化大省的品牌。

  广东文化之“大”,体现在它的多种文化结构。主要以广府文化(指广州、佛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较为突出。以珠江三角洲为主要地域的“广府”,自秦朝开始便陆续有100多个姓氏迁入,形成的广府文化具有江河水乡特色,具有相容、开放、进取、开拓精神。这种特色和精神决定了珠江三角洲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和龙头作用;客家文化则显示出山区文化特点,长期迁徙中形成客家人刻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向心力、凝聚力;潮汕文化在近海特殊地域中形成,具有独特的海洋气息,表现出开拓进取精神和商业意识;侨乡文化是领时代潮流之先的文化现象,其教育、社会教育网路、体育、建设等方面较为显着;少数民族以壮、瑶、苗族文化为典型代表,色彩纷呈。

  文化大省必须围绕“四地”品牌,顾及以上多种文化,在文化精神、文化意识、文化产业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多办实事、办大事,使“四地”精神渗透到各地文化之中,重现它们的光辉。这种广东独特的具有珠江文化、海洋文化浓厚色彩的光辉,必然辐射到全国直至世界,强有力的推动经济发展,使经济强省有更坚实的文化基础。使广州和北京、上海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文化中心。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使广东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积淀深厚扎实的人文底蕴,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贡献。

  二、围绕“四地”,建设文化亮点

  1、在“中心地”名望上做文章,把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史馆等有关单位建成广东文化研究中心。多年来,不注重研究广东文化,拿着金饭碗去讨饭的现象,不利于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有了以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文史馆等有关单位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研究中心,就可以与相应研究机构一起,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研究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涵义;尤其是研究南方固有的珠江文化和海洋文化。可以就中心地江海文化的辐射确立课题项目,召集相关连的贵州、云南、广西、广东以及港、澳等地的专家一起研讨。譬如,在海上丝绸之路考察研究取得较大成就的基础上,设立海上丝绸之路和海陆丝绸之路连接点的研究和考察专案。把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作比较研究。其目的是提升珠江文化的应有地位,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海洋文明。

  2、在“发祥地”品牌上做文章,召开国际会议,恢复“发祥地”的国际声誉,扩大“发祥地”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影响。目前,对于“发祥地”的文章已引起多方重视,但有关单位头绪颇多,各立其意,各施各法,使操作零碎化,难以形成总体的良好的形象。建议由广东文化研究中心统管起来,在“发祥地”上做好大文章,把省、市有关研究开发单位集中起来,同时邀请美国、日本以及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的国家、地区的学者前来研讨,使相关文化遗产成为国际性品牌。可以筹备拍摄海上丝绸之路大型电视片。

  对“发祥地”的古遗址,必须进行全面检查,需要维护修复的,马上进行维护修复,并发挥其旅游景点作用。建议将其中的陈家祠打造成为岭南文化旅游景点品牌。以适应“发祥地”旅游业的发展。

  3、在“策源地”亮点上做文章,动员学术界、出版界和相关研究部门开展系统、深入、富有成果的研究。如有东方巴黎公社之称的广州起义、近现代风云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洪秀全、孙中山等,都可以深入研究,撰写出版有关典籍;亦可在研究和典籍中体现广东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顽强的斗争精神。与近现代史相关的历史,如华侨史也是广东独有的,是中国华侨史的亮点,也是世界性的。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写广东华侨史,使之成为华侨百科全书。建议重视保护“万木草堂”工作。万木草堂是康有为讲学的地方。目前,旧址已残破不堪,急需进行保护和维修。希望政府及早抢救,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光彩;建议复原“国立广东大学大礼堂”作为革命纪念馆;建议复原广州市越华路杨家祠作为杨匏安纪念馆。

  4、在“前沿地”先行上做文章,揭示“先行”的历史、地理即时空秘密。珠江文化、海洋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决定了南方自秦汉以来的对外开放贸易的特殊地位,也是形成“四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组织包括穗、深、港、澳在内的全国专家论坛,研究穗、深、港、澳经济持续发展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珠江三角洲文化的示范、龙头作用,从中找出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规律性的东西,进一步推动广东的开放改革。

  三、在文化产业上打造文化大省

  广州大学城,省委、省政府已经抓得很及时,将有较大成效。就文化产业方面看,要打造文化大省,必须重视几个方面:

  首先,要提高对文化产业的认识,把文化产业作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营利性文化产业由市场来发展,非营利性文化产业由政府来推动,同时,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资。尤其是鼓励支持大民营企业家从事有关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大举措,如建造艺术博览城,保护中国艺术品和各类专家的创作热情等。

  其次,在文化产业的规划、指导、管理和政策上扶持、鼓励民间资金和外商对营利性文化部门的投入,并为之提供适宜的经济环境;打破垄断,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放宽文化产业的准入限制。要积极发展文化公益事业,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保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

  第三,提高文化产业企业家素质,推动文化产业的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竞争力。

  第四,通过多种管道引导和培育文化消费,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

  四、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更具体、更深入、更精心地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和珠江文化两个品牌。海上丝绸之路和珠江文化这两个品牌可以大做文章,根据目前我室馆的实际,可以做好以下几件事情:(1)由文史馆书、画家分别以书法和绘画形式把陈永正(省文史馆馆员)编注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诗选》反映出来。书法作品供展览和出版;绘画也可供展览和出版。用诗、书、画重现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发祥地的壮阔宏伟图景。(2)集中书画名家创作“珠江颂”长篇画卷,力争破吉尼斯纪录。(3)出版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前,可在报刊上逐一介绍,每期(版)一人。

  二是重视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国家对此十分重视。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为此建议:(1)大力宣传《语文法》,使语文规范化知识在学校、党政机关、新闻传媒和公共服务行业等领域得到较大范围的普及,以促进全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不断增强。(2)国家语委要求全社会在2010年以前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的目标,广东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要早日达标,对此要制定明确的规划。(3)认真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到有法必依。

  

  2003年4月21日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