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也谈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刘中良

  摘要:由于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因素的不同,各民族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这给英语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就成为中学英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方式和内容。

  关键词: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文化差异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生活及行为准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彚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语用失误的现象。因此,英语教学不但要进行语言教学,而且还有重视文化教育。


  一、跨文化交际教育的原由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和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瞭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给企业创造效益?所以,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3.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 特别是社会信息化提高, 国际互联网的开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使许多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研究这些跨文化交际中的故障问题, 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确实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Thomas)指出:“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 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语用失误却不会被象语法失误一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 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英语课程标准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瞭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在以前的中学教材的大纲中从未把帮助学生瞭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作为教材的任务之一明确提出来。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对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因此,它们就成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

  1.称呼语

  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如果在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情况下, 可用Ms,这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产物。需要注意的是:Miss可单独用以称呼女性, Mr或Ms通常是与自己的姓名或姓连用, 笔者在英国学习时还亲自请教过英国教师,他们告诉我:Mr.或Ms也可以单独同名连用;并不是传统课本中所说的不能单独与名连有。Mrs只能与夫姓或自己的姓加夫姓连用。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 也不与名连用, 而是单独使用。在中国, 习惯上有“张同志”、“李主任”、“吴校长”、“刘经理”“区老师”等称呼,在英美国家里不能把以上职业作为称呼语。如按中国人的习惯把“张秘书”、“唐护士”说成为“Secretary Zhang”,“Nurse T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在英美国家除了某些特定工作头衔, 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 一般是直呼其名倒觉得亲切、自然。笔者在国外亲自经历这种直呼其名体验,我初到寄宿家庭时,我出于礼貌称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hostess)为“Ms. Suizen,”她要我叫她“Suizen”。我开始总觉得不太礼貌,总少不了加上Ms. 后来我们的上课教师也要我们对他们直呼其名,并给我们解释英国人眼里没有那么多的社会等级之分,也没有严格的长幼之别。我最后理解了我寄宿家庭的十岁小孩为什么直接叫我的英语名“Jason”.而不在前面加上 “Uncle or Mr.”中学教材中出现过“Good morning,doctor.”但如果照此来称呼刘教师为“Teacher Liu”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还有“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茶,递上一分报纸,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用“Thank you”时的升,降调也有讲究。一般出于礼节性的表示谢意时,应用升调,如在商店购物付帐时,你把钱递给收款员时,他会用升调对你说“Thank you.”.同样,他把你所购商品包好给你时或把余款找补给你时,你也用升调对他说“Thank you”.如果你对别人表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激之情时,你应用降调对他说;”Thank you.” 但是,许多中国人在用Thank you 时升,降调使用不恰当,以至在有的场合有失礼节。如我在英国就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热心的直愿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我找到了我们要住的旅馆,事后,我出于非常感激之情,用升调对他说;”Thank you.”但他并没显出愉快之情。于是我用降调对他说“Thank you.”他的脸上才露笑容。这算是在现实中给我上了一课。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他们从不吝惜用赞美之词,他们的赞美在中国人眼里有时显得有些虚情假意。如上课时回答一道时,答案并不十分准确,但老师会极力夸奬一番,如这是出于鼓励的化;那以下就完全体现出西方人善于使用赞美之词来取悦对方,如我穿一套不起眼的西服,打一条很一般的领带,就被我的老师很很赞美了一番;我还经历了这样一事,我和一群英国小孩踢足球,我几乎不会踢球,他们个个都比我水平高。但他们还说我很棒,我简直不知我棒在何处?看来他们年长年幼都会赞美,这是不是他们的天性呢?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太吝惜赞美之词了。在英语国家,赞美的内容可以包含;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Mrs Read?”“Ah,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对此,我在英国经历过如此的尴尬,我到了我的寄宿家庭时,好几天都只见到女主人和他的孩子们;一段时间后,我自认为与他们都较熟悉了,一次晚餐时,我还是忍不住问女主人的丈夫是不是出差了。结果我得到的回答是你为什么要问这问题呢?幷且表现出极不高兴的样子,当时弄得我极其难堪。后来我住了几个月都没见到男主人的面,还是在一次和邻居的小孩玩耍中得知,我的女主人没有丈夫。其实,在英国,许多英国人选择独身或找一个性伴侣(partner)。我们的老师给我们讲(partner)在英国很普遍,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还专门解释了它存在的原因和必要。她带着三个孩子就和(partner)一起生活的。这种现象在英国很正常,我们中国人很难理解,但她对我们的不理解也感到费解。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用”(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Hello”, “Hi”等,告别时常用“(Good) Bye”, “Have a nice day/time”.等。聊天时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其实,介绍自己和他人, 有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之分。在会场上介绍一位来访嘉宾或重要人物时主持人说:“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hat I introduce to you Professor Wang, president of Beijing University.”这样的介绍既郑重又得体。在非正式场合介绍方式则随便多了。带朋友到家里可这样介绍----“Mum, this is Joan, my classmate,”“Joan, I’d like you to meet my family. This is my father,…”等。在介绍两人相识时, 一般要注意以下顺序:先男后女;先少后老;先低后高;先客后主;先小姐后太太;先近后远等。

  7. 打电话

  打电话的对话,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规则。比方说英国英语里私人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①电话铃响。②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③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 这种接电话的人, 大多属于"绅士阶层"或"文明社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以下常用语:"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

  8.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着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Mid—Autumn Day和Merry Christmas两课中!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幷且欣然道谢。

  9.词彚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彚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彚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彚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又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是不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狼心狗肺”之类贬义词语,而英语中那个“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习语却表明狗在英语国家的身价百倍。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见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方法


  跨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进行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瞭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録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瞭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可以请外籍教师到校任教, 鼓励学生与老外面对面交谈, 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国亲身体会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又丰富了学习形式, 使学生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四、结语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面积地、全面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既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同时也是新世纪中学英语教学的一项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引起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视。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教育的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得体的语言。


  参考文献:

  [1]陈 舒: [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C](英文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8:(P137)

  [3]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1998(3);

  [4]王鸿懿. [中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新视角],[ 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3).

  [5]杨平泽 .[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J], 国外外语教学1995(1). 

  [6]顾嘉祖,陆 升.[语言与文化] [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My View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LIU Zhong-liang

  Rongshan Middle School, Shunde, Foshan, Guangdong 528303

  Abstract: On account of different ideas of value, ways of thinking, religious believes, natures of nationalities, etc., there exist cultural differences among various nationalities, which does harm to English teach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becomes one of essential methods and contents in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English of middle schoo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ach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