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两岸形势的冷静观察》一书是两岸四地以及海外华人中优秀的思想者,在两岸关系近七年的发展变化中观察思考所得出的思想结晶。
在近七年两岸关系的路程中,风风雨雨,曲曲折折,高高低低,甚至常常出现雷鸣电闪、坡倾路陷的险境。在如此复杂多变的恶劣环境中,能保持冷静已经很不容易,而要在冷静中进行观察,还要准确地判断前行的路况,那就更不容易了。但是,从本书的内容观点来看,两岸四地许多的有识之士的确做到了冷静的观察,至少,参与中国评论月刊主办的“思想者论坛”的思想者们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对两岸形势作冷静观察,有几个方面是务必做到的:
一是要积极动员各方精英人士参与。中国评论月刊的一大贡献是构建了称之为“思想者论坛”的思想交流汇集平台,从一九九八年至今,每月举办一次“思想者论坛”研讨会,已举办了八十多次了。与会者的发言,经过录音整理,保持原汁原味,在中国评论月刊全文刊载。这个论坛以客观公正、包容性强、信息量大的特色吸引了各地精英。
在本书收录的十四次论坛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台湾举行了五次,在香港举行了四次,在北京举行了两次,在广州、澳门和加拿大各举行了一次。参与的学者超过了百人,他们是来自台湾、来自北京、来自香港、来自澳门以及来自海外的俊杰;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学术界、政治界、工商界、传媒界的思想精英。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两岸关系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识。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中理性成分要远远大于偏激成分。冷静,是他们的言论中最令人信服的元素。
二是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讨论。近七年来,两岸关系跌宕起伏,险象环生。如何扣紧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的研判,为社会提供准确的思考路径,这是“思想者论坛”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令人高兴的是,重读十四次论坛,可知与形势的结合确实是密切的,是抓住了关键的焦点问题的。
近七年来,两岸关系面临两次重大的危机,一是二○○○年台湾大选,二是二○○四年的台湾大选。同时也迎来过一次重大的转机,那就是两岸同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危机没有爆发,转机也没有抓住。但是,在如何化解危机方面,在如何抓住转机方面,中国评论月刊的“思想者论坛”进行了及时的认真的讨论,参与者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对策建议。可以说,在危机中参与者寻找的是转机,在转机中参与者寻找的是生机。没有冷静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是很难做到的。
三是要勇于探讨两岸开系未来的走向,要为未来的走向提出意见,不能被两岸之间形而下的事务性障碍挡住了形而上大思维的发展。在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对两岸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台湾的专家学者作了认真的讨论;台湾政党政治的变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也不断地分析研究;如何打破两岸间的危局、闷局、乱局,建设一个和平的、稳定的、发展的新格局,始终是两岸四地及海外思想者的心愿和追求。
甚至在多次的危机讨论中,论坛的思想者们都没有失去耐心,不仅没有恶言恶语,也没有粗暴的态度,更没有简单的思维。尽管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来自不同的政党,具有不同的立场,但拥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对未来负责。所以,他们透过乌云可以看到蓝天,透过现在可以看到明天。理性,一定要取代非理性,两岸关系才有稳定的未来。
我们不能吹嘘说,中国评论月刊主办的“思想者论坛”的观点意见都是正确无误的,都是受欢迎的。但是我们可以说,这本书汇集了关心国家命运、关注两岸关系前途的诚心实意。一代社会精英,确实为推动两岸关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中国评论月刊办刊近七年来,始终以冷静态度与理性原则来观察分析两岸关系。新闻的炒作,荒诞的夸张,恶意的诽谤,耸动的挑拨,可能会带来一时的轰动,一时的风头,一时的利益,但是对两岸关系无益,对两岸人民有害,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是我们坚决要拒绝的。
在真诚地感谢所有参与论坛的思想者朋友的同时,我们要感谢各次论坛的主持人,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论坛在两岸关系中的价值与作用得到更集中更完美的体现。他们是萧万长先生、张京育先生、张五岳先生、黄枝连先生、刘震涛先生、徐博东先生、郑海麟先生。同时向参与组织论坛活动的所有朋友们表示感谢。我们还要感谢各个给予大力支持的机构:台湾的财团法人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中华欧亚基金会、中华港澳之友协会;香港亚太二十一学会;加拿大的中国统一促进会、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会;北京的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等。
让冷静的观察,也就是让理性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两岸关系吧!
(选自《两岸形势的冷静观察》,2004年9月初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