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统独公投”危机的发生,两岸关系大幅收窄了模糊空间,危险的底线不仅划在了陈水扁的鞋尖,也同样划在了中共领导人的脚边。两岸之间回旋的空间,已经难容任何一方转一转身。
二○○○年台湾大选,民进党上台,两岸亦一度面临失去模糊空间的危险。所幸,陈水扁提出了“四不一没有”的主张,为缓和紧张的两岸关系发出了营造模糊空间的强烈讯号。大陆也及时提出了“听其言,观其行”的对策,同意在一定的时间内营造模糊空间。于是,两岸关系换来了长达三年多的相对稳定期。尽管模糊空间的营造实属艰辛,来之不易,但成效是显着的。
两岸之间的模糊空间,其实是政治关系中的回旋空间。空间越大,回旋余地就越大,相互碰撞的机率就越小,两岸的安全系数就越大。五十多年来,在海峡两岸营造模糊空间,成了中国人的一大政治智慧。模糊,换来了两岸的和平;模糊,换来了两岸的稳定;模糊,换来了两岸的发展;模糊,实为两岸关系的生命线。
在国民党执政台湾时代,两岸的政治、军事冲突很大,但是模糊空间更大。直至李登辉掌权后期,两岸全面交恶,模糊空间才开始收窄。
最近三年多来,大陆极力试图维持模糊空间,所以全面调整对台政策,尽量适应台湾政治生态的变化。原来准备的一旦民进党上台将全力反击的方案弃置不用,反而推出了许多改善两岸关系的政策措施。原来频频举行的针对性颇强的军事演习,在最近三年多里鲜有所闻。大陆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民进党上台伊始,亦是如履薄冰,不越规矩,尽力处理台湾政治经济事务,陈水扁还频频发放善意的言辞。尽管大陆摆不脱满腹的狐疑,但务必听其所言。客观上,民进党的所为,不仅为两岸关系营造了模糊空间,更为自己营造了回旋的空间。
模糊空间,反映出了两岸执政当局的克制态度、理性思维,不管双方意图何在,但在客观上有利两岸关系的缓和,有利两岸政局的稳定。
模糊空间的营造,离不开对底线保持的距离,没有距离,就没有模糊空间。何为底线?争取人权不是,追求民主不是,反共也不是。唯一之底线,乃台独与战争也!祇要分离主义者越接近实质台独,就越接近底线临界点。
两岸能够刻意营造模糊空间,离不开美国的因素。对于美国而言,它需要两岸保持距离,也需要两岸保持模糊空间。它非常明白,当两岸之间没有模糊空间之日,就是美国势力彻底告别台湾海峡两岸之时。所以,它所有的手段,都是模糊的,甚至是糊弄的,但是绝对不是糊涂的。
今次陈水扁、民进党、泛绿阵营公开亮出台独底牌,自己廓清模糊空间、放弃模糊空间,究竟意图何在?是认为台独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是认为已经得到美国的支持了?是认为大陆已经放弃武力了?还是纯粹就是为了选票?
这些问题很难得到准确的答案。但是,模糊空间大幅收窄,成了现实。
经过此役,大陆肯定不会再继续维持大面积的模糊空间了,估计会通过两个方面的措施收窄台湾的回旋空间。
一、反台独的斗争加强。今后大陆必将对台湾分离运动加强外交斗争、军事斗争、舆论斗争。台湾政党任何违反一中原则的言行,都将受到及时的、充分的、强力的反制。斗争加强后,大陆对台湾方面的容忍度必然减弱,模糊空间就小了。
二、武力解决的准备工作加强。加强武力解决台湾独立问题的决心似乎更大、更趋一致了,台独时间表就是统一时间表已经成为大陆上下之共识。而台独时间表与武力解决是划等号的,之间没有模糊空间。
民进党的所为,给大陆出了复杂的难题,但是解题的方法十分简单。同时,两岸一起给美国出了麻烦的题,且看美国如何化解?
台湾还能再创奇迹、重新在两岸关系中营造大面积模糊空间吗?机遇应该还是有的。
一是泛蓝在二○○四年大选中重新执政,大陆必然会释放模糊空间;如果泛蓝在促进两岸关系方面作积极回应,两岸的回旋空间会猛然膨胀。
二是民进党放弃台独主张,问题在于这个可能性不存在。如果今年陈水扁再继续当选,模糊空间可能就真正地成为透明空间了。在透明的空间中,还会有模糊的影子吗?
(原载《中国评论》2004年1月号)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