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大对听演讲学生设置资格门槛是自辱家门
《南方都市报》A05版“中大学子盼施罗德对话”,读后感慨连连。外国首脑出访惯例,都会在行程末选择到主方著名学府作一场演讲秀。而大学是各种新鋭思想、前卫概念最集中的地方。代表着一个国家希望、象征着时代脉膊的大学生,最渴望瞭解世界,对比差距,共同进步。现在,有外国元首亲临校园演讲,与师生们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对话、直面交流,无论是扬耀校史,还是耳目受益,都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然而,中大按照传统人事干部的思维,限制学生自由参加演讲会、即对参加演讲会的人员实行资格审查,并谢絶现场对外开放(也许还包括新闻采访),让人着实反感。一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理能到你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里演讲,而且内容仅限于“中德关系”,为什么就不能让受听主体像真正主人翁一样与讲者交流呢?如果施罗德知道台下聆听者和向他提问的人,都是事前经过严格审查、逐一按照官方制定的标准挑选出来的,即他们不能代表中大学子的真实水准和心声,又将作何感想?这种至少一方带有牵线木偶痕迹的交流,等于是把人民大会堂官方照会搬到大学校园而已。我们都曾在央视现场直播中看过克林顿、布希、普金到清华、北大演讲的实况。应该说,经过校方和央视的层层过滤还是泄露了不少蛛丝马迹。看得出来,几乎每一个精挑细选的提问者之临场发言,都想试图突破围禁。这一次中大为吸取教训,力求从人到话两安全,也许这个怯就丢在外国元首来一回不容易的初衷上。
有容乃大。中大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大的历史是敢为人先、招贤纳萃的历史。中大近日既然能畅开胸怀向全世界教授招手,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自己的学生在校园里与到访的外国总理交言甚欢呢?
200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