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终于有现任官员敢公开表达选人之人的重要了
司马光:“己之心不能治,而以考人之迹,不亦难乎。”即是说,自己的心不能端正,却去考察别人的行迹,是很难的。孔子曰:“荐贤,贤于贤也。”意思是,选贤任能的人,自身就必须更贤明。感谢《南方日报》A07版登出惠州市委组织部长陈训廷的文章“对内严格提升形象”。陈文的要点是:“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选好官的人更应该是品行好的人。”陈训廷不简单,成千上万名在职官员,惟有他提出“选好官的人更应该”的问题,可惜他定的标准还是低了点儿,因为“品行好的人”充其量只是好人,按照陈自己说的,“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一个做不了好官的人,又怎能奢望他成为一个选好官的人呢?所以,试改陈训廷的话,“好人不一定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选好官的人一定是更大的好官”。
好的领导是需要训练的。培养好的领导的官员更是本世纪最稀缺的人才。但中国的官员要么有蛛网密布的嫡亲血系背景,要么在夹缝中靠自己打拼出来。所谓选拔人才、重视干部培养,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选人的这个人的个人意志而非完善的制度。记得有一网络版信天游是这样形容眼下用人情况的:
“让不想干的干,想干的不让干;
让不会干的干,会干的不让干;
让不能干的干,能干的不让干;
不想干的,要想办法让他干;
想干的,要想办法不让他干;
不会干的,可以学着干;
会干的,让他站在旁边看;
不能干的,可以培养着干;
能干的,可千万别让他干”。
话虽夸张、偏激了些,但妙在一针见血、精辟絶伦。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曾提出,领导干部要重才、惜才、识才、用才。“四才”中,识才是根本。如果选人用人的人不认为你是才,或者连他们自己都不是才,那结果只能是用的人多不是才,有才的倒成了庸才蠢才。
2003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