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真善美,它们的代价是脑髓,是心血,是眼泪,哪件不带酸辛味?”唱机播出的乐音逥旋,我仿佛看见艺术家为创作完美的作品在沥血沤心。也真巧,妻在抹拭几桌,捧起桌上摆放的维纳斯石膏像,说:“啊哟,原来石膏像底的窟窿躲了不少曱甴,什么时候它做了曱甴的巢穴了?”
我看她执起杀虫水喷筒,又把维纳斯像翻倒过来,向里边的窟窿喷了一顿毒雾,维纳斯有知,也许要呛得晕了。我掩眼不忍卒睹,而音乐依旧逥旋:
“真善美,真善美,它们的代价是疯狂,是沉醉,是憔悴,哪件不带酸辛味?”
播送的曲词,实在是在挖苦眼前的生活罢。看见妻又拿起一张旧报纸,把它捏做一团,向维纳斯像底的窟窿猛塞。我说:“唉,维纳斯也被糟蹋够了罢。”妻白我一眼,答:“不堵塞,曱甴不会闷死。而且,里边还一定有曱甴蛋,还要孵子孵孙,你心爱的维纳斯体内给虫蠹之辈盘据了,那才是最大的糟蹋!”我不敢再说什么,只好继续听那恣意揶揄的音乐:
“多少因循,多少苦闷,多少徘徊,换几个真善美?多少牺牲,多少埋没,多少残毁,剩几个真善美!”
朦胧间,仿佛听见一张微弱又满含悒怏的声调:“纵使历劫,尚在人间说够了。那年那月,给遗弃于爱琴海底,是为一劫;千年之后,被打捞上来,却双手碰得折断了,又是一劫。虫蠹扰攘,毒雾弥漫,也是劫数……”我听得疑幻疑真,却又夹杂了音乐的余音袅袅:
“真善美,真善美,它们的欣赏究有谁?爱好的有谁?需要的有谁?几个人知道这酸辛味?”
【作家小传】
何紫,原名何松柏,广东顺德人。1938年生于澳门,在香港长大。高中毕业当教师,后历任《儿童报》、《华侨日报》、《幸福画报》的编辑与特约的撰稿人。1971年办儿童图书公司,1981年创办山边社,出版大量的少儿读物和文学书籍,1982年出任刚成立的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人称“孩子王”。
曾出版《四十儿童小说集》、《我的儿歌》等大量儿童文艺作品及散文集《可以清心》、《那一棵榕树》等多种。
【赏析】
一个“真善美”艺术品的创造,必然要付出心血的代价。但一经创造出来的艺术品的命运又如何呢?即使为真善美化身的维纳斯,也历经劫数,屡遭磨难,才得以“幸存”。然而幸存也不易,既要受可恨的曱甴侵袭,又要受如妻子那样粗暴的对待。所以其命运在浑浊的世俗社会里也难守“清白”,唱机所唱的歌曲是生活的一种揶揄,是对艺术、对艺术家的劳动不受重视的慨叹!在这里作者无意在“疑幻疑真”的众声喧哗里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然而,全文那种“满含悒怏”的情绪,却也有意地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警醒:“真善美”在世事红尘乃至罪恶渊薮的包围里,究竟该走向何处?
本文在艺术上可称得上一篇较好的讽刺之作。以音乐歌词配合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相互映衬,极尽嘲讽之能事,其间确也包含了对艺术、对生活的诸多忧虑、困惑以及无奈。在行文的节奏上,歌词的不断穿插,似乎在提示着读者勿忘对“真善美”问题的关注。几段歌词和谐配合,体现了含义上的递进层次:创造、欣赏、付出、回报……。
(作者:何紫)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