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我的读书

  我的读书,这就是说,除了学校的课本以外,自己私下看书,所看的又不是现在所说的“课外读物”,而是当时所说的闲书。据自己的记忆所及,是从两本书开始的。这两本书的性质可说全然不同。一本是《新青年》,是叔父从上海寄来给我大哥看的;一本是周瘦鹃等人编的《香艳丛话》,是父亲买来自己看的。这两本书都给我拿来看了。

  这是一九一六年前后的事情,家住在江西九江。我那时只有十一二岁,事实上对于这两种书都不大看得懂,至少是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至今还记得这些事情的原因,乃是到底也留下一点难忘的印象。一是从那一期的《新青年》上,读到了鲁迅的《狂人日记》,自己读了似懂非懂,总觉得那个人所想的十分古怪,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另一难忘的印象是《香艳丛话》留下来的,这是诗话笔记的选録。其中有一则说是有画师画了一幅《半截美人图》,请人题诗,有人题云:“不是丹青无完笔,写到纤腰已断魂。”现在想来,这两句诗并不怎样高明,而且当时自然还不会十分明白为什么要“写到纤腰已断魂”。可是,不知怎样,对这两句诗好像十分赏识,竟一直记着不曾忘记。

  就是这两本书,给我打开了读书的门径,而且后来一直就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这样同时读着两种不同的书,仿佛像霭理斯所说的那样,有一位圣者和一个叛徒同时活在自己心中,一面读着“正经”书,一面也在读着“不正经”的书。

  这倾向可说直到现在还在维持着,因为我至今仍有读“杂书”的嗜好。愈是冷僻古怪的书,愈想找来一读为快。若是见到有人的文章里所引用的书,是自己所不曾读过的,总想找了来翻一翻,因此,书愈读愈杂。这种倾向,仿佛从当年一开始读书就注定了似的,实在很有趣。

  父亲的手上没有什么书,我有机会读到更多的书,是到了昆山进高等小学的时期。住在叔父家里,这就是寄《新青年》给我大哥的那位三叔,我在那里读到《吟边燕语》、《巴黎茶花女遗事》一类的小说,也读到了《南社丛刊》。学校里也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使我有机会读到了一些通俗的名人传记。书籍世界的大门,渐渐地被我自己摸索到,终于能够走进去了。

  【作家小传】

  叶灵凤,原名叶藴璞。江苏南京市人。1905年4月出生,1925年加入创造社,为第二期创造社的重要成员。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38年经广州到香港,他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并对香港史地掌故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和研究。散文集有《灵凤小品集》、《白叶杂记》、《香港方物志》、《文艺随笔》、《香江旧事》、《晚情杂记》、《北窗读书》、《张保仔的传说和真相》、《天竹》等。

  【赏析】

  叶灵凤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文学的著名作家,是“创造社的小伙计”。他的小说曾赢得部分都市青年读者的爱好。到香港后小说创作已极少,但喜欢读书,读了许多许多的书。他把读书的心得写下来,就是北京三联书店为他出版的上、中、下册洋洋大观的《读书随笔》。他的读书随笔内容十分广泛,有谈写文章的习惯的,有谈藏书趣味的,有谈自己作品的背景和创作因缘的,有谈读书方式的,等等。世界上若有“读书家”这一名称的话,他应是其中的一位了。他既是著名作家,又是读书家。那么他是怎样读书的,读书习惯如何,必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我的读书》是《读书随笔》第3册的首篇,写他喜欢同时读着两种性质不同的书,据他说就是一本是“正经”书,一本是“不正经”书。各人的读书方式不同,叶灵凤是名家,他的这种读书方式,让人感到新奇,读来趣味无穷。

  文中还透露出了新文学初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人读《狂人日记》和《香艳丛话》的第一感觉,前者他感到那个人所想的“十分古怪”,后者对那两句诗“十分赏识”,这也是很有趣的。该文笔调轻松、质朴,娓娓而谈,把读书方式形成的因由和发展为“嗜好”的情景一一道来。

  
  (作者:叶灵凤)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