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记住敦煌
高二(8)班 李论
公元699年,一个叫乐遵的和尚来到鸣金山下,当时他正又饥又渴,忽然看见山上发出万道金光,十分壮丽,以为是菩萨让他在此烧香礼佛,于是便向住在四周的居民化缘、虔诚地完成了他在敦煌的第一次礼拜。之后他更是开辟了后来享誉世界的敦煌(千佛洞)的第一个石窑。
后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起,佛窑也渐渐地兴旺起来,来往东西方的商贾行人都要来此烧香:“将去的是祈祷能够平安归来;已平安归来的是感恩还神。”乐遵死后,他的弟子精心经营着佛窑,使之得以持续而兴盛地发展,历经了宋、元、西夏、北凉、明等十个朝代,佛窑也由最初的一个发展到上千个。直到明朝末年,由于丝绸之路的渐渐闭塞,千佛洞才渐渐衰败,被人们遗忘。
在敦煌的发展历史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河西走廊,穿过敦煌,传布到西方,而古印度、希腊文明也由同一条线路逆向而上,与中华文明在此汇合交流,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恰恰是敦煌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这种力量也恰恰形成了敦煌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内容;形成了它兼容并蓄,源远流长的内涵以及它独一无二的风格……这,都是我们身为中华儿女足以为之骄傲自豪的。
孤独度过几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敦煌,在饱经沧桑之后.终于在清末,经王道士这双偶然的手而再次为世界所发现。它像一个强磁场,不仅吸引了世界所有的目光,也吸引来了无数双不同肤色的贪婪的手:这些骯脏的手通过各种不等价的交易从王道士的这双愚昧不堪的手中、在王道士声声的讨好声中,连续不断地夺去敦煌的瑰宝、敦煌的精华,毫不留情地夺去中华民族的自尊,夺去中华民族的血液……仅留下支离破碎的敦煌和中国人民永远无法抹灭的累累伤痕!
而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敦煌时,我们想到的会是什么?是愤怒不已地喊打喊杀地要向侵略者讨还公道?还是因为无能为力而苦笑长叹?亦或甚至是故意逥避历史,冷漠视之?
其实,我们也许更应该记住敦煌,而且还要认真地去记住它,因为:只有记住敦煌,记住它灿烂辉煌的历史,我们就增加了一条最能增强民族自信和凝聚力的理由;只有记住敦煌,记住它在近代饱受欺侮的屈辱史,我们才更有了为了扬眉吐气而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只有记住敦煌,记住它“兼容幷包”、“宽容开阔”的思想精髓,我们才能在与世界接轨的征途中,以更冷静、平和的心态去回顾我们的过去,面对我们的现在,展望我们的未来……
因此“记住敦煌”这种态度,是使我们中华民族能最终立于世界强邦之林的有利保证!更是我们每一代中国人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