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广州港对广州历史的贡献和作用

  广州港对广州的历史贡献和作用是不可抹煞,不容低估的。归纳起来,至少有如下五个方面: 

  一、促进了广州对外开放

  广州在数千年的发育演进的过程中,其对外开放几乎贯穿于全部历史行程,而“闭关锁国”的状况,只是很短暂的一瞬。广州历史上长期的对外开放,主要就是通过广州港这个窗口起作用的。

  1.广州因港口而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站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丝绸故乡,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开始养蚕织绸。到了夏代,甲骨文已有了“蚕”、“桑”、“丝”、“帛”的字样。到了周朝,已出现了官营和私营的丝织行业,并有了典丝官之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还把奬励蚕桑生产作为富国裕民的政策之一。〔1〕及至汉代,丝织业发展得更快,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王牌商品,并逐渐形成了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

  那么广州为什么会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呢?尽管个中的原因很多,但最直接最主要的一条乃是与广州港分不开的。可以说,没有广州港,也就没有这条以广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没有这条海上丝绸之路,也就不会有当时广州对外开放的局面和今天的繁荣景象。“海上丝绸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丝绸经海上运输的路线,它一要靠船舶,二要靠港口。在秦汉时期广州的造船业已相当发达,可以建造载重量达50~60吨木船。与此同时,广州港也已具相当的规模,并为“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因此,它是完全具备“海上丝绸之路”起运港的条件。其时,广州或外地建造的船只,载着丝织品及黄金等物品由广州港,扬帆起锚,然后至日南障塞(今越南广治附近)或徐闻、合浦,并从那里出海,经北部湾,折向南,沿越南半岛东岸,绕金瓯角,过马来半岛,穿马六甲海峡入印度洋,到达黄支国(今印度东南岸康契普腊姆),去换回明珠、璧琉璃等奇珍异宝。正是这条以广州为起运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当时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当时广州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

  2.广州因港口而为“广州通海夷道”的始发地

  到了唐代,由于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广州港码头建设更具规模,同时也由于其他方面的种

  种原因,唐代开辟了从广州至波斯湾中西交通史上著名的远洋航线——“广州通海夷道”。

  这条以广州为起点,途径3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达1万多公里的远洋航线的开辟,是当时广州较汉代对外更加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商人、使节经这条航线漂洋过海到国外经商、考察;外国的商人、使节也是经这条航线扺达广州港,与中国互市。这条航线与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航行时间减少了四分之三,其经济效益是十分显着的,而且对后来历代广州的影响也是颇巨的。这条航线的开辟,使广州对外开放的纽带从汉代的东南亚地区“拉”到了波斯湾沿岸及东非各国。

  3.广州因港口而为中国第一个创立市舶机构的重要商埠

  唐代广州港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港,为了更好地适应港口发展的需要,招徕外商,发展外贸,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唐政府早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之前,即首先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并委任了“市舶使”(又称“结好使”、“押蕃舶使”、“监舶使”)的官员,负责管理对外贸易,海外交通及征收关税等。在唐代设立市舶使的基础上,宋政府又在广州最早组建了市舶司。这些举措,均有利于当时广州进一步对外开放。正如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称:“自唐设结好使于广州,自是商人立户,迄宋不絶。”因此,成立市舶机构也是广州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之一。

  4.广州因港口而为最早设立蕃坊的闻名都市

  古代广州港的繁荣,使广州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海外贸易中心之一。因此,前来广州互市的外国商人也比其他城市要多。于是,蕃坊便应运而生。广州的蕃坊,始设于唐代,是唐政府为方便外国商人来广州做生意而提供的聚居之所。蕃坊设有蕃长,负责管理蕃坊公事,招邀蕃商等事宜。蕃坊还设有蕃市、蕃学,以方便外国侨民生活及子女入学。据说,唐代在广州聚居的外国侨民、商人已达十多万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长期居住蕃坊不归,有的还做了中国的大官,有的成为大富翁。因此,蕃坊之设,亦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广州的对外开放度。它的出现,无疑是古代广州对外贸易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推动了广州经济发展

  广州港对广州的历史贡献和作用,表现在经济方面,主要有三点:

  1.促进造船和航运业的发展

  港口与造船及航运业是互相依存,紧密相关的。港口的兴盛必然带来造船和航运业的发展,反之,造船和航运业的兴盛,也必然促进港口的发展。为适应古代广州港经济贸易发展及新辟航线的需要,广州很早就成了中国南方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在秦汉时期,广州已能建造长30~40米,宽6~8米,载重量50~60吨的木船。到了唐初,随着建港,造船及航海技术的发展,广州可建造容120人乘坐的船舶。中、晚唐,由广州建造并投放于远洋运输的中国巨舶大约可容400~500名水工。此外,当时广州还能建造六种战船(即楼船、艨艟、斗舰、走舸、快艇、海鹘),并直接用于水战。到了宋代,广州已能建造高4层,载重量达1000吨的海舶。船上仅桨橹就有20具,其大如桅,供15~30人撑用。及至元代,广州可以建造三种巨舶,其中“最大的一种置三至十二面风帆,可载千人,每船共四层,设备齐全”。〔2〕总之,古代广州在造船技术方面是由早期单一的缝合造船术逐步发展到榫合、钉联及水密隔舱结构等综合造船技术。至于在航海技术方面,也由早期的傍岸航行,发展到过洋牵星术,进而应用指南针(磁罗经)航海导航。

  2.促进手工业及农副业生产的发展

  随着广州港对外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广州手工业及其他农副业生产也相应得到了发展,新的行业应运而生;老的行业规模壮大;商品种类不断增多,产品质量日益提高。仅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小商品生产种类就达20多种,计有碗、碟、盆、杯、瓶、罐、茶具、灯、熏炉、枕、漏斗等。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古代广州的主粮有稻、黍、高粱;蔬果有芋、黄瓜、冬瓜、橄榄、梅、桃、李、桔子、酸枣、人面子、花椒、金郁花等。而直接经广州港运进的植物品种还有茉莉花、素馨花、芒果、菠萝蜜、番石榴、番木瓜、花生、烟草等。至于畜类则有猪、马、牛、狗、鸡、鸭、鹅等。特别是关系到当时广州港三大出口商品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生产更是发展迅速,起点较高。在丝绸生产方面,广州南越王墓,即发现世界上最早的织物印花工具,表现了当时广州的纺织和印染水平。在瓷器生产方面,岭南的广彩即因广州港出口的增加而日趋发展起来。到了宋代,广州西村皇帝岗瓷窑已赫赫有名,其产品出口海外甚广。在茶叶生产方面,明清时期广州即有大量的茶叶出口。到了十八世纪,茶叶成为广州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每年约有45万担茶叶从这里输往英、法、荷、葡、西班牙等国家。广州地区茶叶种植及制作生产亦因之蓬勃发展。据统计,1781~1793年间,仅广州港对英国输出的茶叶就价值9627万银元。

  3.促进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秦汉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唐代,便逐渐移至江南。当时国家财政收入主要赖东南各地的赋税。从人口分布的情况来看,汉代南方人口不过250万,仅占当时人口的4%。唐朝天宝年间,南方人口逾l000万,占全国人口的20%以上。宋代,长江南北人口大致相当,至明朝洪武年间,南方人口已占全国的60%。据考证,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除政治、地理诸因素外,主要是与南方,特别是与广州港的海外贸易紧密相关。唐代广州港的外贸收入,等于唐政府主要税收——两税的总和。宋代,广州和泉州两港的外贸收入亦达200万缗,几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可见,广州港对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加快了广州城市建设

  广州城市建设从渔村到都会,从都会到港市,由港市再扩展而至今日之广州,均与广州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l. 渔村因港湾而产生

  广州的历史雏型——古代珠江畔的一个原始的渔猎村落,是由于它地处珠江漏斗形的天然港湾(广州港的历史雏型),可避台风,且珠江中盛产各类鱼虾,附近的山林里又有各种鸟兽,故古代的先人选择在这里聚居,以捕猎为生,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渔村。

  2.都会由渔村而发展

  古代广州的渔村,由早期自给自足的捕猎生活,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农、牧、副、渔等产品交换的集市。集市先是在当地进行,由当地居民参加,后来它的规模越来越大,且因得便于广州港水上交通,于是,便与外地,甚至与海外有了交往,进而便出现了与外地或海外商人的互市。加上历代执政者亦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先后在这里设郡建都。特别是秦统一岭南之后,历代执政者更加重视广州的建设以及广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使原来的渔村逐渐演变成子集镇,又由集镇逐渐演变成了郡治,再由郡治逐渐演变成了都市。到了汉代,广州便成了全国著名的九大都会之一。

  3.港市从都会而演成

  广州从都会发展成为全国和世界著名的港市,关键就在于一个“港”字——即因广州港而致使然。正如本文前面所述,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广州港海内外交通贸易的发展,成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使历代执政者更加重视对广州港的建设和管理,并因之而带动了城市发展。如唐朝政府十分重视对广州的建设及其海外贸易的管理,最早在广州设立市舶使及蕃坊。据统计,从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至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历届在广州任职的唐朝官员,为适应广州港交通贸易的发展,多次劝号居民烧砖制瓦,改建房屋,使广州港容和广州市容均有了较大改变。其他历史时期也是如此,凡是港口的兴盛,势必带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地方经济的繁荣。

  4.城区随港口而扩展

  根据考古发现,广州城区是随着珠江岸线(即广州港自然码头岸线)的推移而扩展。

  秦汉时期,珠江北岸在今广州市中山四路、登峰路及农讲所一线,距现在的珠江北岸约1200米。当时广州港码头岸线也大致与此吻合。这从傍江而设的秦汉广州造船遗址的发现,即可找到答案。此外,至今在这一带地下钻孔时,亦仍可找到蚬殻及蚝殻哩!晋代,珠江江岸移至今惠福路五仙观附近的坡山。当时,这里是广州港的一个古渡口。南北朝,广州港码头岸线复移至今华林寺前的西来初地(为当时广州港对外开放的一个远洋客运码头)。隋代,乃推至今西关泮塘、上下九路及大德路一线以南。到了宋代,广州港码头岸线大约在今第十甫路及广州酒家附近。到了元明两代,广州港码头岸线推至今大南路、文明路一线以南。当时珠江河面仍比较宽阔,  以致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越秀山顶始设“望海楼”(后改名“镇海楼”),取名均不离“海”字,足见当时珠江仍宽,其阔如“海”,一直到清末民初,特别是1931年填筑海珠新堤后,珠江江岸才基本固定了下来。

  上述城区随港口的扩展,  自宋、元、明、清及民国以来速度最快,变化尤巨。其间,由于广州港外贸较前更趋发展,带动了广州经济更加繁荣,并使它成为南方最大的商业、手工业和外贸中心。广州城市建设亦因之而迅速发展,变化巨大。

  四、提高了广州都市文明

  广州港对广州都市文明建设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 

  l.产生了与港口有关的景观风貌

  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广州形成了许多具有自己特色和个性的景观风貌,其中有不少景观风貌是与广州港紧密相关。

  如,“珠江秋色”,羊城古八景之一。它得名于宋代(明代称“珠江晴澜”),是跟古代珠江上的海珠岛(今已烟没于广州市人民大厦与省总工会一带堤岸)有关。而这个海珠岛(又称海珠石),又与古代广州港的海外交通贸易有关。相传,古时候有个阿拉伯商人,盗窃了他国家的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扬帆东渡,逃来广州。当他准备将宝珠拿到市场上高价拍卖时,为跟踪已久的其国人所悉,乃以巨款赎了回去。但在返航经该岛附近时,宝珠忽然飞起,隧入江中,钻进礁石不见了。从此,每当夜晚,这块礁石便熠熠生辉。海珠石因之得名,而这条河流亦因之而被称为“珠江”。

  又如,“海山霁晓”,亦为羊城古八景之一。它的得名是与北宋嘉佑年间(公元1056~1062年)建于今广州北京南路与东横街相交处的海山楼有关。而海山楼的建筑,亦与古代广州港海外交通贸易有关。宋时,广州港海外交通贸易特别繁盛,有数十个国家的船舶前来贸易。每当外舶初来,便在此楼设宴招待;外舶离港,亦在此楼设宴饯行。

  又如,“扶胥浴日”,亦为羊城古八景之一。它在今广州市东郊黄埔新港与老港之间的庙头村一带,得名于宋代,亦与古代广州港海外交通贸易有关。此地“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倾,岸临不测之渊”,是船舶安全寄碇的优良港湾。这里自隋代(一说东汉)即始建南海神庙(又称菠萝庙),中外商旅,往来广州,一般都要到这里行香参拜,祈求航行平安。

  再如,“大通烟雨”,亦为羊城古八景之一。它的得名,亦与古代广州港海外交通贸易有关。古时大通港也是广州的一个外港。当时,它为各类船舶经西江或北江进出广州必经之地和碇泊之所。以它为始发点的主要航线有三条,即东线:经惠州、虎门出海,可达潮州、福建等地;西线:出海向西,可至雷州、廉州、琼州;北线:沿北江可扺南雄、韶州等地。

  2.出现了与港口有关的文物古迹

  迄今尚存的与广州港有关的文物古迹主要有:

  五仙观——位于今广州惠福路。晋代以前,这里是广州港码头岸线所经地,当时设有“坡山古渡”。

  光孝寺——位于今广州光孝路。自东晋以降,不少南亚、印度的高僧由海路经广州港来该寺传教译经,对中外文化交流起了很大影响。

  六榕寺——位于今广州六榕路。梁大同三年(公元537年),有一位叫昙裕的僧人,从东埔寨求得舍利子,由海路经广州港携回广州,并在此建“宝庄严寺”及“舍利塔”。这便是今六榕寺及花塔的前身。

  光塔——不仅是古代伊斯兰教的呼礼塔,而且也是当时指引船舶安全进出广州港的灯塔。明代以前,塔顶装有一只“金鸡”(实为风动仪),可随风摆动,以示风向。

  此外,还有前已述及的西来初地、南海神庙,镇海楼以及收藏在广州博物馆和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内的各种出土船模,象牙、犀角、串珠、熏炉、银盒、陶俑、木俑等器物,亦均与古代广州港海外交通贸易有关。

  3.形成了与港口有关的历史文化

  广州文化部门在总结广州历史文化时指出它具有持续性、凝聚性,开放性和革命性四大特点。笔者认为,这里所讲的开放性是与历史上广州港的开放分不开的。

  自秦汉以来的两千余年中,广州港几乎始终未尝间断过对外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对广州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文化上亦对广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经广州港对内对外的频繁交往,使广州成为沿海与内地文化,中国与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国外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就是由海路经广州港首先传入广州,而后敷布于内地。它一方面固然带来了宗教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亦起了文化交流的作用。如利玛窦就是经广州航路来华传播西学的杰出的意大利学者及传教士之一。他在西学东渐史上的功绩是不容抹煞的。西方的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生物、物理、化学以及造船、发电、铁路、建筑、机器制造等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经广州港传入,对广州科技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并促成了广州近代工业的兴起。据史籍记载,  自唐以来,到广州经商或侨居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还与广州官民通婚,对广州的民俗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如菩萨蛮就是唐代广州人创造的词彚,是对波斯妇女的称呼。总之,广州港在历史上是中西文化直接进行交流的重要窗口。

  五、丰富了广州居民生活

  随着古代中国经广州港频繁地与海外国家经商贸易,互通有无,特别是在外贸进口方面,使一些外国商品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大大地丰富了包括广州在内的我国人民生活。下面择其要者而述之:

  其一香料:香料进口早于唐宋,但在唐宋时期显着增加,并成为当时广州港主要的进口商品,其种类包括乳香、龙脑香、沉香、安息香、丁香、苏合香、麝香木等二十余种。它们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等作用。据《粤海关志》统计,北宋熙宁九年、十年及元丰元年,广州、明州、杭州三港共进口乳香354449斤,而其中经广州港进口的乳香即达348673斤,占98.3%。

  其二棉花:我国并非棉花的故乡。广东的棉花乃印度亚洲棉花的“后裔”,是经广州港而引进。在汉代的广东海南岛(今海南省)植棉、纺纱、织布已是寻常之事。迨至宋代,广棉种植的规模已相当可观。蔡  候选《北征纪实》一书还将广东等地所织棉布称为“南货”。

  其三花生:花生最早产于拉丁美洲。后传至菲律宾。广东福建的花生是由菲律宾从海路经广州等港口传人粤闽一带,继而引种于我国其他一些省份。广州居民食用花生油,大约始于清代,它迄今仍为广州居民主要的食油之一。

  其四玉蜀黍:原产于拉丁美洲。明代时,由外国贡使作为贡品经广州港运进中国,晋献朝庭,故又有御麦或蕃麦之称。现在,它已成为我国许多省份的主粮之一。

  此外,经广州港引种广州地区的花种还有茉莉花、素馨花等;引进的果种有芒果、菠萝蜜、蕃石榴、蕃荔枝等,均大大美化了羊城和丰富了广州居民的生活。

  综上所述,广州港在广州历史上所处的地位是重要的,它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及所起到的历史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今天我们要建设广州现代化大都市,同样也必须把广州港建设成一个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现代化大港口,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广州和华南地区所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注 释:

  〔1〕陈干强:《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载陈柏坚主编:《广州外贸两千年》,广州文化出版社1989年版。

  〔2〕《中西交通史料汇编》。

  (作者:程浩,广州港务局。)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