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称番禺,凭藉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从而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和二千多年经久不衰的唯一港市。广州之盛衰与其海上贸易之消长息息相关。有关文物遗址比比皆是,斑斑可考;相关文献累累可观,璨然大备。如何认真系统地研究和挥发“海上丝绸之路”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及其所代表的开放、进取、向上的文化精神,是广州“十五”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继其他同志提出的撰写报告文学、制作电视片、编辑论文集及考察活动诸合理建议之后,拟若干具体建议如下:
一、 创作一组“海上丝绸之路”大型雕塑置于珠江岸边
城市雕塑是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的重要着力点,内涵丰富、别具特色的城市雕塑往往是城市“最传神的眼睛”,是“凝固的音乐”,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藴的具体体现,而且可以为城市增添出亮丽的风景线,构成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发挥旅游功能,成为城市旅游的吸引物和旅游点。广州虽然有“五羊衔穗”、“孙中山纪念像”、“解放广州纪念像”等有影响的城市雕塑,但仍感太少,尤其是能反映广州传统文化精神的雕塑则更少,而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雕塑虽在雕塑公园有一座,但其影响不大,知之者甚少。而西安则在其西门外陆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处矗立了一座反映“陆上丝绸之路”的长达70多米的大型雕塑,作品气势恢宏,内容丰富,诸如灞桥折柳、渭城饯别、驼铃胡乐、马嘶犬吠、振衣正冠、跨马引驼、开路执旌等等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惟肖惟妙,让人仰俯瞻观,心摇神荡而不忍去之。且该雕塑置于交通要道,车马人气盛旺,行人过客咸观之无碍。西安市又以该雕塑为中心,开辟一处苑囿緑草成茵,林木葱荣,花气氛氲,为人们休闲娱乐一好去处。该雕塑荣获94年全国城市雕塑二等奬,业已成西安旅游线的一处亮点,游人至此观赏摄影,络绎不絶。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广州,是否也应借鉴西安所为,在市区创作一组海上丝绸之路群雕呢?回答是肯定的,而且是必需的。建议在珠江边选址立群雕,并将此列入珠江边两岸整体规划中。我们认为:以置于海珠石附近最宜,或珠江新城广州博物馆新址前。群雕置于此,面向珠江,遥映云山,最为合宜。其次可考虑置于大沙头客运站、海心沙、长堤路等处。
二、复制一艘仿古海洋商贸大型船只——“广船”
作为千年港市的广州,同时也是重要造船基地之一,历代造船活动,史不絶书,且所造船只型大质优,号称“广船”,明中叶以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遗憾的是广州地区目前除了考古出土的陶船、木船明器及某些船只的构件外,尚未发现一件较为完整的大型古代商船(如泉州出土宋代商船)。为弥补这一缺陷,可否考虑根据有关文献和图録复制一艘中国古代远洋商船,最好是原大的“广船”。复制出的海船可置于南海神庙内,配合其海洋交通史陈列,以壮其观瞻。可允许游人登船观览、操作,领略远航风采。
三、创作一幅“海上丝绸之路”巨型壁画
这里再援西安为例,西安在大雁塔旁地宫里绘制了一幅长60多米的陆上丝绸之路巨型壁画,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绘了从长安至大秦的商旅情形。沿途之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土民俗暨轶闻逸事等无不纳入画面之中,其中还演绎出不少故事,如途中遇匪、壁中礼佛、日暮投宿、河边饮马、圩市交易、关口勘牒、葬敛亲人以及冒风雨、顶烈日、度流沙、登长城、翻雪山、临沧海、至大秦等等,构成一幕幕形象生动、恢宏壮丽的西行画卷。纵观广州海交史,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均不亚于西安,亦具有一幅湛然壮观的海上交通贸易景观,有必要以壁画的形式将这一景观再现出来。同时,可鼓励和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从事这方面题材的创作。壁画可放在某一公共场所,如:新的标志性建筑的大堂或海交史博物馆内。
四、创作一组“海上丝绸之路”组歌
于多种艺术形式当中,最能普及和风靡的莫过于音乐歌曲。一组歌颂红军长征的《长征组歌》以其遒劲的歌词、优美的旋律、精彩的表演而唱遍了大江南北,国人莫不熟悉锺爱之,成为共和国一支精典的革命赞歌。90年代初,西安文艺界即以《长征组歌》为样板,创作了一组以陆上丝绸之路为题材的《丝路组歌》,共分六节:(一)长安启程:(二)河西艰险:(三)龟兹乐舞:(四)天竺礼佛:(五)天方月夜;(六)大秦市珠。每一节配以相宜的乐曲和舞蹈,声形俱妙,趣味隽水,仿佛能把人带到了千年古道之上,重温昔日精彩的瞬间。据说这组《丝路组歌》在中国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上获奬,进京献演,博得李岚清、李铁映等领导人的赞赏。不言而喻,广州音乐界则很少或没行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题的歌曲,这的确是个缺陷,故而十分希望广州音乐界能以此为契机,借鉴汲取,创作出如《丝路组歌》一样的海上丝路组歌或其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题材的歌曲,相信在这方面尚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拓展空间。
五、编排一台“海上丝绸之路”歌舞剧
80年代一出《丝路花雨》(甘肃省歌舞团编排)把千年陆上丝绸之路定格在艺术的舞台之上,其以优美的舞姿、悠雅的旋律、感人的故事打动了国人,走向了世界,成为中国及世界人民瞭解、认识和喜爱丝绸之路的又一个明亮的招牌。歌舞的魅力往往在不经意中起了成功的广告效益。最近由中央歌舞团和甘肃省歌舞团联袂推出的大型歌舞剧《大漠敦煌》(今年六月曾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上演,广州媒体作了大力报导)又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这两出作品均以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为历史大背景,裁取当地普通百姓的生活,演绎出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融时代性、地域性、宗教性、民族性于一体,客观与虚拟相联,真实与浪漫相融,使人们能更真切、更深入地瞭解丝路文化的一个切面。同时,西安方面也制作了诸如《张骞》、《遣唐使》、《李白与阿部仲麻侣》一批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歌舞剧(新疆方面也有类似作品,此不详说),为推广丝路文化起了积极作用。其实如《张骞》、《遣唐使》一类题材早被当地文学界创作出历史小说而广为流行。可见,文化本是个整体,不同类型的艺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整体推进,才能出现所谓文风蔚然的局面。
目前,广州文艺界很少有以海上丝路为题材的歌舞剧,原因多种,但主要还是认识问题,既还没有认识到海上丝路这一独具地域特色、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历史题材的重大价值。其实,千年海交对人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幷且继续发挥着其重大作用。它传播了文化,增进了友谊,象征着开放、和平、进取。回顾历史,我们又可以看到“千年通有无,万里扬中华”的光辉记録。对于正处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的中国正确认识和运用历史经验,从中吸取营养,引出规律性将起到借鉴和推动作用。所以,广州文艺界应在这方面下工夫,政府部门也应引导鼓励文艺界向这方面发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六、编辑一本“海上丝绸之路”诗歌集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出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代诗人张籍的这首《凉州词》对大批胡汉客商不顾日暮大雨,途经河西走廊贩运丝绸西行情景予以瞭如画般的描述。像这种以丝路商旅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不胜枚举,于是西安方面很早之前就有了不同版本的《丝路诗雅》,辑纂注述疏引,无纤不致,无细不备。同时西安仿唐歌舞团又将诗中的精品配弦而歌之,制成高雅的仿唐诗乐。据说该仿唐诗乐非有外国元首至秦或重大节日,不肯轻易演奏,口碑极好,日、韩之人尤锺爱之。这无疑构成了西部丝路文化的一部分。有关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诗歌古往今来亦俯拾皆是,据笔者所见即不下数百首,且不乏精品佳作。故而希望广州方面也能组织人力编辑一本如《海上丝路诗歌荟萃》一类的书籍,想必这一工作并不困难。同时亦可鼓励广州擅诗者献诗,再辑成册,效仿东汉梁台献诗之举。这一工作可委托省文史馆或广东诗协为之。
七、编写一册《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百题》
目前,海上丝路研究已与陆上丝路、敦煌学、藏学一样,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已拥有一批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学者专家,论著殊多。然大多属学究性的学术论著,大众性、普及性或趣味性的读本又显得太少。笔者建议由该学科的专家执笔编写一本《海上丝绸之路知识百题》,以问答的形式介绍该学科的方方面面,诸如该学科的内涵、范围、起源、发展过程、相关文献、学术动态、治学方法及入门途径等等,类似《敦煌知识百题》、《佛教知识百题》、《道教知识百题》此类普及性书籍。
八、设计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
千年港市为广州留下了许多与海上丝绸相关的历史遗存,成为见证广州海贸发展历程的珍贵文物,极具旅游价值。但目前这些文物遗址都处于分散无序状态,故必须拟定一条能全面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旅游线,将各处的相关文献有机地整合起来,使之处于优化状态,发挥整体能量之和。
其路线拟为:
南越国宫署遗址及秦代造船遗址——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兰圃及清真先贤古墓——南越王墓博物馆——六榕寺——光孝寺——怀圣寺——石室——沙面——海幢寺——赤岗塔——琶洲塔——莲花塔——黄埔鹤岗炮台、蟹山炮台、北固炮台、巴斯教徒墓地、外国人墓地、深井民俗村——柯拜船坞——南海神庙——黄埔古港遗址——番禺上下横档炮台——虎门之威远炮台、大角炮台、沙角炮台、海战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之可园、东莞博物馆。最后由东莞回广州。
以上只是初步设想,要想真正形成一条高质量的“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线路,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在沙面建一座沙面历史陈列馆,以广州及港澳近现代经济史为陈列内容:“海上丝绸之路”群雕亦需做成,并置于珠江新城或沿江西路;星海音乐厅或中山纪念堂亦需搞一些必要的音乐活动加以配合;南海神庙尚需修缮,海上丝绸之路专题馆亟待建立起来;某些代表性的炮台亟待修复美化,以适于观览;东莞博物馆的陈列内容需调整,应展出与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文物,如(却金坊碑)等。
上述为笔者的粗浅建议,仅表愚者千虑而已。多处援引西安为例,是考虑到广州与西安有许多相似之处,意在使广州学习西安在开发陆上丝绸之路方面的长处,借他山之石,攻岭南之玉。
(作者:李穗梅、陈鸿钧,广州博物馆。)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