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疏爽之风见春秋——国画家张铁威及其作品印象

http://www.CRNTT.com 2006-09-09 10:18:54 刘胄人
  在创作与欣赏的互补转换间,在一种多少有些自恋情结的依赖下,张铁威以一种相对趋时的心态与胆识,对适合于自己禀赋的表现物件、表现方式及审美效果作了颇具“物我两游”思境的超越,他还又能在“诗情画意”间展现明代文人画那设色简淡、造型严谨并略含写意作风的水墨技巧。铁威这种在理解传统力量基础上所生发出来的创作情思与手段,多少暗合了古人所求之“温柔敦厚”的哀而不伤的含蓄情趣和神韵。

  铁威的绘画理念,也正是他在渐渐深入传统时,敏感地领悟到了“传统之所以为传统”后所形成的。作为一位有个性的绘事追索者,他并没有在传统的大河中淹没自己。

  在都市的缤纷里,畅享由传统的绘画美带来的古韵神采,是铁威对绘事勤作善思且日月挥毫不辍的一种迷恋。毋论作山水挥竹泼荷,也毋论写雀点虫,铁威都在笔墨间力追明人的神韵,并试图在这种艺术的行进中对自己的文化底蕴有所提升;表现形式上,铁威细研明画之所长,在反复把玩的过程中,寻得了精神上的畅达。

  择其墨竹者而评,我觉得铁威的东西就很有自己的味道。《四时风雨得清音》、《宁静的水乡》、《秋水无痕玉镜清》、《清声远流》等墨竹系列,就以自身的面目,很好地阐释了画家心灵的感受。这让我感到,铁威并没有在传统的长河追寻和探险中触礁。我想:铁威应属于善于游泳一类的人。铁威的墨竹,用笔清丽且颇见骨力,线条在其淋漓的挥运间,先后、疾徐、轻重、空疏诸技巧或说营造构图的“场”中,就有婉转渲写的笔意;他用笔用线纵恣挥洒粗细兼备,俄顷之间纹丝不乱,基本实现了参入书法笔意来抒胸中之竹的情怀;其竹叶点画纷披,以虚实相生的墨色将自己游刃与传统之间,表现出了某种特定的空间状态和体积感。我认为,铁威的墨竹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虽说并不以肆恣飞扬的笔法打动人,却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潇洒清丽的疏爽之风。

  读铁威染花点虫的设局方法,亦感其有对艺术感觉在获取启迪和颖悟后的情感表露,这实在是一种真情展露,你看那扇面画《蝉声》、《梅园小调》等帧,对构图里情态生动,各具禀性的蝉、蚁、蜂、雀、鸡等精灵的精到刻划,着实营造了节奏明快、空灵剔透、气韵不俗而又余蕴无尽的趣味视觉印境。

  “胸中生丘壑,腕底布云烟”与大画家石涛提出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之类的说法,都是给从绘事者的励志词,铁威当然知道其间的“佛光云海”之妙之玄,虽然他为绘事并不以山水为主,但作为在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不断认识和提升过程中,他倒是对何为精髓深有体会的。诸如双钩、没骨技法及对山水、花鸟画的理解及表现,铁威虽不能说已是到了精致之境,但也可让人感到其艺已拥韶秀之美,高雅有格了。

  就喜爱艺术的普罗大众来说,终极的思考和责任感不是他们的必要命题,他们所需要欣赏和感知的,大多是“能获得艺术带来的初级愉悦”就行。而我想说,作为主编了《画风》、《书风》等多种艺术典籍的铁威,其笔下的艺术情境世界,早已超越了这种“大众的感知需求”并为“大众们”对艺术感受和审美意识的培养及提升作了铺垫。

  作为都市人,铁威多少对传统艺术融入了“BOBO”(小资产阶级+波西米亚情调)的文化品味,他将自己对艺术情趣的选择来证实自己的文化身份并希翼得到社会认同。而这种认同,正是铁威作为美术家终不能隐去那被传统艺术精华震撼过后的艺术表示和展示。这是“疏爽之风见春秋”的展示。我想,这实在是七彩斑斓的生活对张铁威“ 如此厚爱”的结果。 

  (作者:刘胄人)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