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5日是巴金先生诞辰103周年的纪念日。中国现代文学馆特举办“巴金的珍藏”展暨“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图片展,怀念两年前逝去的巴金先生,回顾他为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巴金的珍藏”展出了巴金先生珍藏的作家信札、赠书、字画、部分作家手稿以及巴金与作家的合影近200件,这其中有许多现代文坛著名作家与巴金的通信,有巴金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罗淑的译稿、孙毓棠的诗稿,有年轻早逝的萧红的赠书……等等。这些书信、手稿跟随着他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不管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巴金都没有让它们受到一点儿损害。他把文学和友情看得比生命还重。上世纪30年代,巴金与吴朗西等创办了文化生活出版社,这时期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10集160册,收集了鲁迅的《故事新编》、茅盾的《路》及其他现代作家共80多人的作品,许多著名作家的处女作如曹禺的《雷雨》就是巴金慧眼识珠给出版的。广大作家敬重他、爱戴他,与他结下了长久的友谊。此次展出的每一本书、每封信都见证了巴金与文学同人的深厚情谊。
“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展出的80幅图片,是作家黄谷柳拍摄的以巴金为团长的中国作家艺术家赴朝慰问志愿军的历史记录。1952年3月,时年40余岁的巴金先生率领17人的作家采访组,来到了朝鲜,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度过了300多天,后来写出了《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团圆》(后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等作品。中国文人与中国军人在战火中共处的日日夜夜,似乎很少见到图片的呈现。黄谷柳既是采访组的成员,又是兼职的摄影家。半个世纪后,黄谷柳的外孙女黄茵用外祖父留下的朝鲜战地日记和照片,整理出版了纪实摄影文学(《1951-1953,中国的文人与中国的军人——巴金与他的战友在朝鲜前线》(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从中可感受中国知识份子“感时忧国”的伟大传统。此书被列为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作品。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