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情报告》(2006~2007)出版。作为对近年来中国文坛实绩的考察报告,《中国文情报告》具有很强的资料价值、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该书自剖病根:文坛观念滞后,存在三个问题——看不清形势,摸不准问题,不适应现状。
《中国文情报告》主编白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文化的“泛化”,从宏观角度把握文坛现状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但是2006年的文坛,还是让人感到风生水起,波诡云谲。”
《中国文情报告》依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2006年,以图书形式出版的各类长篇小说在1200种(部)以上。这样一个年产千部的总量,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就趋于稳定。该书认为,2006年我国长篇创作基本稳定,其中代表作品有铁凝的《笨花》、严歌苓的《第九个寡妇》、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安妮宝贝的《莲花》等。而“底层写作”成为2006年写作的关键字,其代表作品有刘庆邦的《红煤》、穆宏燕的《梨花满地》、卿卿的《香香饭店》等。苏童的《碧奴》、张悦然的《誓鸟》等是2006年“历史写作”的亮点。
该书更多是对当下文坛的尖锐批评:从宏观的角度看,文坛存在着多方面的不适应。一方面由于观念滞后产生“对时代观察的过去时”,一方面是“80后”、“90后”对市场化、网路化表达的偏狭和现实功利性,乃至对主流的视而不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经常发生小的抵牾和大的冲撞”,纷争不断。书中认为,有时一个讨论不知不觉成了“毫无意义的口水战”,这使许多“有意义的论战或者半途而废,或者不欢而散”。
《中国文情报告》对批评界也直言不讳:批评界长期处于三无状态,即无监管,无批评,无引导。该书还谈到,一些身居行业领导之位的管理者,对文学艺术基本外行,但又带有浓重的“过去时文化观念”,“误以为文坛的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更多的文化生产者是既有经验又有实力的创作组成,但他们却对现状胸中无数,缺乏自信。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