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



更详细的组合查询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 瀚墨评介 >> 详细内容

随心创意 自然章成—林俊复的山水画

http://www.CRNTT.com 2007-09-29 01:33:42 杨仰秋

林俊复在野外写生

  同大多数画人走过的路差不多,林俊复的绘画旅程,也是从学习传统技法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发现他已经获得了娴熟驾驭传统笔墨的本领。他笔下的画作,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画得栩栩如生,灵气十足。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寿桃、枇杷、紫藤和牡丹花,某些画面效果似乎达到可以和老先生的画作乱真的地步。

  潜心翰墨,痴迷丹青,讷于言谈,为人谦和,是林俊复性格中的儒雅。应该说,二三十年来在临池摸爬滚打中,他对传统笔墨技巧的掌握是十分得心应手的。但是,他并没有浸淫在前人留下的“符号”里,充当买椟还珠的角色,而更为关注的是“符号”所传递的“资讯”。中国画向以精神为主旨。这精神不是它技术和图式,而在于水墨方式与社会对话的过程,这始终是一个解读不同时代精神的现实通道。一切技法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感受和感动,一切技法的灵魂是内心。也许有了这种觉悟,才能从传统的樊笼里逃离出来,从而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个性的艺术形象。

  在林俊复展示出来的一系列近作中,特别是山水画,明显地表现出把传统带入现实之中的努力:在直面生活、直面对象中把传统融入自己的创作,融入自身独特的生活思考和体验,表现出画家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综合把握能力,以及向现实生活靠近所作的努力。这种努力,在他的山水画中,我们看不到故弄玄虚的“笔墨游戏”,也没有被那“野鹤闲云”、“悲秋独吟”的荒寂情调所迷惑,从《黄山之晨》到《飞阁丹崖》,从《碧霞朝晖》到《春风又绿江南岸》,即便在《幽谷》和《暮归》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阳光、朝气和生机,回荡着积极的生命意识和拥抱自然、吐纳与共的诚意。这既是一种美学追求,也是一种性格、情调的自然流露。

  林俊复长年游走在花鸟与山水之间,既领悟了花鸟画用笔的姿肆放达,又把握了山水画用笔的内敛意收;自然而然地使他掌握了一套收放自如的招式,这是一种难得的成熟。他善于用灵美奇巧的笔墨塑造心中的山水,皴擦与泼彩相汇合,笔墨与肌理相交融,以水墨显骨气,用色彩呈神韵。传统意蕴和古典精神在这种新观念的重组下获得再生,散发出一种节奏有致、韵味绵长,既传统又现代的文化气息。在解读林俊复山水画时,我们不难发现,他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了当代人们的情感世界生活,让人感觉到他以当代人的眼光来审视自然与人的生存间的文化内涵。

  林俊复的山水画审美特质可以概括为八个字:色墨协奏、诗情流溢。最能体现这种个性特征是他2000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美术大展铜奖的山水画《宿云初散青山湿》。该作品所创造的审美境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而是画家在对自然美的深入感悟中,用传统的笔墨神韵,组合为理想化的山水图景,可谓“心象山水”。作品意境清新、宁静、澄明、和谐,富于文化积淀和书卷气,令人动情。这种具有高古的内在情韵和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正是现代人由于心态浮躁而追求归真反璞的心理折射。它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对泯灭已久的山水境界的回忆,传统情绪与现代意识的奇妙契合,协奏出如梦如幻的生命乐章。这种“随心创意,自然章成”的作品,常常成为画家所作的“逸品”。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的投入,只要画家有一个心境,就可以得到一片星空,就有一份艺术追求的执着。有着沉静心态的林俊复,勤于实践、敏于思悟,在激情饱满与理智冷静的交织中品味自然之美,陶醉于想像中的自然,忘情于生命的自由与和谐之中,放弃程式,把笔墨验证于山水自然之中,充分发挥其表现功能和表现力度。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蒙养过程。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