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出版业虽然繁荣,但要及时看到港台和海外作者的散文作品好像并不容易。最近由王剑丛教授编着的《香港精美散文赏析》(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终于可以借此一瞥港岛上的芸芸众生是如何的活色生香了。
对于小说、诗歌之所以用“读”,而对于散文则是用“看”,是因为某种程度上散文更适于被“看”,而非被“读”。“读”比“看”需要多一种正襟危坐的态度,而“看”显得随意些,也更切合于散文“散”的特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学上的两大目标,一是提倡白话,二是高扬人性。这两大传统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隔离的两岸都中断了,反是偏居一隅的香港得继一缕香火。自成一体的香港于夹缝中反得自由,经济长足发展,社会迅速现代化,政治自由民主,滋长了一种现代的经济的自由的文化空间和个性。于是,散文创作蓬勃发展起来。
香港人汲汲于实实在在的个人生存,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令他们崇实求真,无论名家或普通作者,创作个性十足,散文大多是记述一己的所闻所见所感,较少假大空的毛病;香港的言论自由大大促进了媒体的发达,大众媒体也赋予香港散文口语化的特征;这些散文作品都很短,有少至三五百字的,多的也就一千字出头。短平快的日常生活,需要迅速直接地切中心灵要害,而非长篇大论或朦朦胧胧,这当然首先要求文章在篇幅上要短。在短小的篇幅内,香港散文不仅是挫万物于笔端,而且十分精炼、隽永。
对于香港人来说,没有什么宏观的政治提倡,也没有什么一致的思想禁忌,因此,香港的散文颇得散文的真髓:形散神也散——统观《香港精美散文赏析》,无论是情绪、观点、题材、形式,很难找到两篇雷同的,如蔡澜潇洒随性,金庸平白如话,黄维梁娓娓道来,陈耀南夸张机趣,西西奇幻玄思,等等,真的称得上“百花齐放”了。
书目分类 出版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