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非传统安全的连锁效应分析
——以新冠疫情后中国与利益相关国家传导链条为视角
http://www.CRNTT.com   2020-08-08 00:11:26


 
  三、碎片化治理体系是福是祸?

  自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东南亚国家旅游业遭受重创。泰国所受冲击最为明显。泰央行为刺激经济,将政策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来自中国的游客也支撑着印尼、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旅游产业。东南亚国家经济、社会受到波及,各国采取措施抵制中国游客和中资企业,并就各自经济结构短板采取措施化解危机。然而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很多东南亚国家的格局与大国政治呈现出典型区别,即包括公共安全在内的非传统安全事件主要冲击对象局限于本国经济,与政党政治相对绝缘或影响较小,没有像欧美、日韩等传统意义的发达经济体那样,会通过传导链条迅速波及、震荡执政党稳定性。其实,这恰恰说明东南亚国家政府治理能力较低,对经济、社会管控的碎片化,形成“政经分离”的绝缘体状态。从而削弱了非传统安全要素的传导链条。印尼、缅甸的案例则是将社会治理链条的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割裂开,一刀切地应对。

  1.印尼旅游业抵制中资折射治理体系脱节

  印尼民丹岛作为印尼第四大旅游胜地,是继巴厘岛之后,由印尼政府着力打造的又一旅游业引擎,从印尼民丹岛乘摆渡船至新加坡仅需一个小时。民丹岛旅游产业是由中国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开发。2016年该公司还成为印尼寥内群岛旅游项目控股方。由于印尼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叫停来自中国的直航线路,截至2020年1月份,赴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仅为500人。③根据当地工会报导,疫情与单一化的产业结构造成当地景点和酒店相关服务人员大量失业,实际的失业人数尚未被工会完全统计。

  当地旅游行业的打包销售行为,使得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大都被安排到与万达集团有合作关系的景点。未能从中资项目获益的当地旅游业部门对万达集团垄断经营和当地政府不作为表示强烈不满。民丹岛旅游业重创显示出当地政府的无能和推动经济多元化、减轻对中国游客依赖性的紧迫性,也凸显出印尼政府在经济布局与市场准入方面没有平衡好内资与外资的关系。如果说印尼对中资企业的抵制久已有之,那么疫情蔓延所带来的冲击则直接或间接地放大了这种偏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热南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莱昂纳多·塞巴斯蒂安、纳齐·莫西纳认为,印尼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经济困局,实际上使用非经济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实则是碎片化治理模式的无奈。④

  2.缅甸两边下注摇摆于中印之间

  由于近年来印度“东向政策”增加了在缅的投入,中印竞争在缅铺开。缅对于印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连接东南亚的桥梁作用,也在于中印直接争夺战略版图的地缘政治意义。“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中缅经济走廊,而印着力推动印缅泰高速公路。随着疫情蔓延,缅考虑到公共健康安全,暂停对中国游客发放签证,并要求旅行社停止接纳中国游客。由于中缅边界线狭长,中国游客往来频繁,对华限制如此严格,较大影响了中缅关系,对于缅如此大尺度举措可谓史无前例。疫情不仅对缅公共健康具有较大威胁,且严重削减了中缅双边贸易。缅甸知名物流公司“优胜者”也濒临倒闭。

  2020年1月份习主席访缅,是19年来第一次访缅的中国国家元首。缅方对中国抗疫也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并宣称将与中国政府开展合作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缅并不会完全切断对华关系。但由于疫情阻断,且印从战略高度着力打造印缅关系,力图成为地区平衡手以制衡中国,致使缅也在向印靠拢,去年两国就签署防务合作协定以提升军事合作,这为疫情爆发后的缅态度转向提供了基石。上个星期缅总统访印,签署了十个谅解备忘录。这些都给中缅关系带来了牵制。从另一面来看,恰说明缅甸政局的脆弱性,在应对非传统安全事件方面缺乏与周边国家展开跨国界、常态化的合作,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打包”政治协定,其政治“投机”行为显现出对自身执政能力没有自信心。

  四、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人员往来的经济维度与安全维度

  随着中国治理体系的成功实践,当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周边国家与全球却面对病毒肆虐而治理无效。疫情下半场的风险和挑战暴露了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极大弊端。2020年1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在整体投资额下降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投资同比增长了19.5%。⑤这凸显了沿线周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巨大需求。这一需求在危机时期则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压力。

  1.周边国家面临疫情扩大压力、外部输入性风险阻碍经济提振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的变化,国内大多数地区防控的重点,正转向严防境外输入上。防止来之不易的阶段性防控成果功亏一篑,就必须严把输入关。但与此同时,阻断病毒不是关闭国门,后者并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利益,因此才有了既防范严密,又充满人性化的安排。病毒不分国界,以旅行禁令的方式阻隔境外公民入境,既不可取,也不现实。中国防疫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入境人员防控措施并非针对特定国家公民,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当。对疫情的警惕性和防控要求不能降低,严防严控境内扩散和境外输入病例,需要中国继续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及时与世卫组织和有关国家分享信息和经验。

  日、韩及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紧密相邻,命运相连,伊朗作为重要的中亚伊斯兰国家,与中国西北省份人员往来密切,在甘肃省累计确诊的132个病例中,境外输入性病例大多都来自伊朗。

  《环球时报》显示,3月3日零时之前的24个小时内,在重点监测的疫情比较严重的国家中,中韩往返执飞航班为85架次,执飞率已经下降到23.10%。中国同伊朗的往返航班只有2架次。中国与日本执飞仅57架次。中国与美国执飞仅17个航班。作为南亚重要国家的印度,为防范输入性疫情,也已暂停向伊、韩、日、义大利等国签发旅行签证,对从这些国家直达或中转入境的旅客,强制在入境口岸进行健康检查。严防周边国家向中国境内输入病例是当务之急。韩国、日本、伊朗是中国周边国家中疫情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外防输入应与医疗援助并举。

  3月13日,印尼政府推出81亿美元经济刺激计画,以支持本国经济增长。包括对年收入少于13600美元的制造业工人免除所得税、免除19个制造业部门企业进口税,同时减免30%的公司税。这一刺激计画的规模相当于印尼国内GDP的0.8%,将从4月起生效,持续六个月。印尼政府预计,受疫情影响,印尼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从去年的5.02%放缓至4.7%。

  外交部已表态中方将通过五方面举措助力全球抗疫斗争,包括: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加强沟通协调;同世界各国开展抗疫经验分享和交流,例如已经发布的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及多语种版本,继续通过各种形式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交流借鉴,共同提升维护地区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能力;向有需要的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向国际社会提供药品等防疫物资援助,向有关国家捐赠口罩、药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向一些国家出口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设备,包括已经向世卫组织提供的2000万美元捐款;同国际社会加强科技合作,例如在药物、疫苗、检测试剂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早日战胜疫情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上述举措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境外病例向境内输入,也为全球抗击疫情做出贡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讯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时宣布:中国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2、人员来往对经贸合作与产业链的影响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都遭受重创。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其70%的原料药进口自中国。由于中国原料供应中断,大型药企仅能维持2到3个月,小企业只能坚持30到40天。在汽车零件、电子产品与耐用消费品等依赖中国进口的领域,印度国内也出现了供应中断、涨价的情况。穆迪债券评级将印度2020年经济增长预期从6.6%下调至5.4%。⑥

  伊朗是疫情最严重的中东和中亚国家。目前已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寻求约5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不断升级的疫情损害了伊朗的商业,关闭全国大型商业设施一日就造成1.64亿美元损失。在许多邻国和交易伙伴关闭边境后,伊朗的非石油出口将遭受打击。

  东南亚国家旅游业更是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中国游客一直占有泰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份额,2018年赴泰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曾达到1050万。中国春节过后,一系列禁令骤然阻断了中国客流。旅游相关产业如运输业与酒店餐饮业尤为惨澹。至2020年3月初,泰受疫情影响已造成500亿泰铢损失,泰铢已从上年亚洲最佳货币变成当年最差货币之一,目前已下跌近4%,1030亿美元的年度预算被迫无限期拖延执行。⑦泰央行为刺激经济,将政策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由于印尼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叫停来自中国的直航线路,截至2020年1月份,赴印尼旅游的中国游客仅为500人。根据当地工会报导,疫情与单一化的产业结构造成当地景点和酒店相关服务人员大量失业,实际失业人数尚未被工会完全统计。旅游业所受重创为印尼政府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教训。第一,印尼政府取缔中资企业垄断经营,推动国有化;第二,开发多元化的游客客源;第三,升级旅游相关产业,非常时期增加财政补贴。印尼约有3万名中国工人,自疫情爆发以来,他们被禁止进入印尼,很多印尼企业也停止雇佣新的中国工人。

  菲律宾进口商品和原材料中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来自中国,仅在2月份就损失了中国集装箱物资的62.5%,对菲制造商、零售商、经销商都产生了重大冲击。服装零售商优衣库的工厂有一半在中国,另有20%在越南,而越南工厂还要从中国进口原材料。

  马来西亚出口加工部门支撑其GDP的58.4%,中国提供的电子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则占有其生产供应链的20.8%,⑧如同其他东南亚国家,疫情的爆发阻断了供应链,重创马出口加工业。马生产商协会呼吁政府多元化布局,转向日本、韩国、印度,甚至欧盟国家寻求替代产品。

  东南亚国家日常生活对供应链平衡的依赖度都在疫情期间表现出来,中国周边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中国劳动力、中国产品、原材料等等。新加坡较早地实现了对供应链需求的多元化,但其他东南亚国家大都别无选择地依赖中国。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