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疫情时代经济,理性方能走得更远
http://www.CRNTT.com   2020-05-06 09:34:20


 
  二是理性认识新销售模式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疫情让许多传统产品的销售模式发生转变,电商发展迅猛,“直播带货”走红。不少网红、地方官员及农民朋友纷纷上阵,通过云端直播销售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农产品。作为一种新的销售形式和消费业态,“直播带货”无疑为一些企业及行业提供了复工复产新思路。但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反噬,随着直播电商的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卖假货、虚假宣传、刷单乱象、引导交易、维权难等层出不穷。其实,无论销售模式如何创新,真正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还是产品本身,因而,直播带货绝不是“一锤子买卖”,仍要以产品质量取胜。而官方也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加强监管,规范直播带货,重点是规范商品。

  三是理性看待外部环境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重组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可能性不断加大。

  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这次疫情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苹果手机全球限购了,因为中国的富士康不能正常开足马力生产了;日本的旅游业按下暂停键,因为中国游客不能出境游了;澳洲的龙虾卖不出去了,因为中国的餐馆在疫情期间纷纷关门……这让发达经济体对许多产品过度依赖中国等国供应的担忧明显上升,因而,美、日、韩等国家开始考虑“去中国化”。美国也有少数人提出美中经济脱钩。这一逆全球化的观点,具有颇浓的“冷战思维”,值得警惕。

  当然,如果从纯粹的经济角度考虑分散风险,也应当理性看待其中的得失。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是过去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各国根据自身需要和发展特点进行的选择,每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即使要重新布局产业链,从市场规模到供应链的结构、长度与完整度,中国都是最颇有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美国商会4月30日发布最新一期《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中国国内消费和日益庞大且富裕的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带来的增长是在华美企的最大机遇,持续性经济和市场改革是第二大机遇。因而,撤离中国很难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告别。

  而对中国来说,即使产业链完整度高、链条长且较为独立,但面对可能出现的市场壁垒和一些关键环节的不足,也需要提前布局,补短板、强弱项,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脚步。

  无论如何,想要走出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困境与挑战,需要少一些冲动与隔阂,多一些理性与合作。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