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3月19日电/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得到基本遏制,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渐恢复正常。受疫情在海外蔓延、石油价格战等复杂因素影响,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大。当务之急是把疫情耽误的内需尽可能补回来。这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疫情发生以来,中央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不仅坚决遏制住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快重回正轨创造了条件。
就内需而言,经济受到的冲击可分为消费与投资两大领域。据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经济运行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回落,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在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之时,疫情对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的冲击也显而易见。不过也应看到,即便是在来势汹汹的疫情之下,消费也不乏新亮点,且具有巨大潜力。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这是见微知着的重大判断。
新型消费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线上业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有关机构测算,春节假期之后,由于远程办公、学习的需求上升,中国移动互联网人均使用时长进一步增加至7.3个小时。其中,网上办公、基础教育活跃人数上涨均以千万人计;生鲜电商日活用户从平日的不到800万,在春节期间突破了1000万,节后又突破1200万。疫情时期,线上经济对线下起到了良好的承接替代作用。凭借其提升效率和节约成本的优势,线上业态仍将显着促进之后经济增长。
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不仅是企业的商机,也为其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平台。许多企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良机,例如美团推出“春风行动”升级版的七大举措,其中的“安心消费月”计划及推出5亿元补贴、美团外卖启动佣金返还计划,回应了用户和商户两大市场主体的难点与痛点,有助于受创最重的生活服务业尽快恢复。企业的自救活动与政府开展的援企、稳岗、扩就业工作已形成良好的互动。
当前复工复产是经济工作最紧迫的任务,但进展还不够理想。有分析数据显示,农民工返城复工比例可能不到65%,企业复产率可能不到70%。复工复产不足,消费品供给就无法得到保障,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也直接受到影响,从而限制居民的消费需求。目前,在加强防控的前提下,部分省份根据本地疫情形势变化已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复工复产应紧紧跟上疫情变化。
以最大力度、最快速度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是中央统筹全局做出的正确决策,将尽快消除经济生活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从而推动经济发展重新焕发动能。有理由预期,全面复工复产后,交通运输、旅游、餐饮等被疫情耽误的内需将部分地得到补偿,教育、医疗等刚需更是如此。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曾出现过一轮补偿性消费。新冠肺炎疫情过后,这一幕可能以更大规模重现。为此,各级政府应适时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这一难得的“回补”。另外,在投资领域,除了在建和储备建设项目,眼下市场热议的“新基建”概念也为提振内需拓展了空间。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数据中心和5G网络等领域即为其中重点。关键是要注重成本收益核算,避免仓促上马和过度补贴。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财税和金融政策,以有效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随着政策渐渐落实到位,把疫情耽误的内需尽可能补回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中国经济也有望尽快恢复,凸显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常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