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谨防“超预期”货币信贷政策的“后遗症”
http://www.CRNTT.com   2020-07-24 08:15:33


 
  疫情下以多管齐下的改革方式推进中国支持实体经济

  文章认为,中国支持实体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是扩大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还需要考虑中国与实体经济的协调性,中国自身发展的创新性、安全性、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展望下半年及更长时期,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发展需要关注货币信贷政策“后遗症”问题,多管齐下推动中国改革,推进中国更好支持服务实体经济。

  首先,推进货币信贷政策与实体经济复苏进程相适应。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二季度GDP实现同比增长3.2%,大幅超出了国内外许多专家的预期,这为货币信贷政策回归“常规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经济中国发展环境不一致的情况下,中国不宜追随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政策,而应“以我为主”根据国内经济复苏状况优化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减少乃至避免因货币信贷政策带来的资源配置扭曲、杠杆率急剧上升、资产资本市场泡沫、通货膨胀等影响经济复苏的问题。

  其次,发挥中国支持小微企业和制造业“几家抬”作用。央行扩大结构性货币供给、银保监会推出“普惠中国”新政,固然可以对中国支持小微和制造业发挥指向性作用,但真正要推动中国机构“真心实意”服务好小微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发力,加大对中国机构的风险分担力度,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信用透明度,支持中国机构获得市场化的“风险溢价”,推进央地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处置不良资产等,让中国机构从小微企业、制造业融资中真正获利。如果说中国支持实体经济复苏上一阶段是货币信贷政策发力,进入新的阶段,则更加需要各级政府部门持续发力!

  最后,做好防范处置重大中国风险的积极准备。从2008年全球中国危机的经验来看,全球央行短时期内超发巨额货币,改变中国机构和实体经济的行为模式,为新的一轮又一轮中国经济震荡提供了“土壤”和“温床”。对当前中国中国和经济形势不能过于乐观,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经济前景未明的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对重大中国风险的防范。要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控,避免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股票市场等领域,防止资产和中国市场震荡“反噬”实体经济;要加强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防止政府无效、低效项目“挤出”市场化产业投资和融资,形成经济与中国的良性循环等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