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家长为何集体患有“教育焦虑”?
http://www.CRNTT.com   2019-01-18 14:31:24


 
  再有,焦虑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一些新生代父母不再以追求分数为单一目标,但如何为孩子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家庭财力是否能够支撑自己的选择,依旧令他们备感焦虑。一方面是人们接受教育理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是现实中幷不丰富的选择,让年轻一代家长如坐针毡。清华附小的小学生用大数据分析苏轼,让家长们看到了兼顾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可能,但想跻身这样优质的公立学校,要买得起昂贵的学区房才行;一些私立学校教育理念非常先进,硬件也高大上,但伴随而来的是一年20万元以上的学费。

  事实上,从更大的层面看,教育焦虑是整个社会焦虑感的一种投射:草根群体担心上升通道被阻塞,寄希望于子女“更进一步”;中等收入人群追求自身价值实现已然力不从心,孩子更是“输不起”;富裕群体烦恼于财富传承,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焦虑之下,孩子和家长在某种程度上都成了“牺牲品”:孩子们早早被剥夺了户外疯跑、挖沙和泥的快乐,转战于各个课堂之中。至于揠苗助长的后果,多半是后劲不足,“赢了起点输了终点”;家长们则付出了真金白银和大把陪读时间,据统计,中国近半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40%以上。

  而破解教育焦虑,不可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顶层设计者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什么才是有利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该怎么定义教育。也需要教育系统、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配合,课程改革、教师培训、家长教育、社会引导等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