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学者讨论:印度战略文化与外交政策偏好
http://www.CRNTT.com   2022-04-14 00:24:06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谢超(视频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4月14日电(实习记者 邵黛琳)4月12日下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举办了以“理解印度外交:战略文化与政策偏好”为主题的学术沙龙,活动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祁怀高主持,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谢超主讲,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李莉及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受邀点评。谢超从战略文化角度切入,剖析了印度对于暴力手段、国际关系本质、大国竞争手段和自身实力方面的认知,提出印度注重长期利益的外交政策偏好。

  长期以来,印度外交呈现给外界的印象似乎是注重短期利益甚过于长期利益,比如挑起中印边界摩擦、缺席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及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大量买进俄罗斯石油等行为。然而谢超认为,如果从战略文化视角研究印度的外交政策偏好,或许答案会有所不同。印度的文化及其中独特的“注重来世”的时间观念决定了印度在外交选择中会更加注重长期利益。但他也提出了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印度会在哪些不同的情况下切换其短期或长期的利益选择。在此基础上,谢超从四个方面解读了印度战略文化的特点。

  第一,在对暴力手段的认知方面,不论是政治思想家还是当权领导人都认为暴力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手段。从考底利耶的《政事论》中体现的有关国家间关系的强现实主义思维到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再到萨瓦尔卡和海格瓦尔等所主张的右翼思想成为主流,都可以窥见暴力在印度战略文化与外交关系中的独特影响。在谢超看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实则也是一种迫使对手使用暴力的“暴力”手段。此外,对终极暴力武器的追求和卷入战争的频率是考量印度对于暴力有效性认知的重要指标。他以印度对核武器的追求来进一步具体地解释暴力何以成为印度的有效手段。从尼赫鲁时期到如今的莫迪政府,印度一直坚持保持核选项,进行核试验。总理莫迪曾强调,核武器是印度大国地位的标志之一,印度已是“拥核大国”。而在战争频率上,历届印度政府对邻国内政的武装干涉、飞地冲突、军事摩擦以及与中国的多次对峙都证明了,不管政府和主流意识形态如何更迭,印度对于暴力手段有效性认知的偏好是一以贯之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