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与“一中三宪、两岸统合”理论
--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访谈录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10:10:17


张亚中教授
  中评社╱题: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与“一中三宪、两岸统合”理论--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访谈录 作者:曾钰峰(北京),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生

  2013年6月到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教授、台湾大学政治系张亚中教授与政治大学法学院王文杰教授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台湾大学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及政治大学法学院做短期访问研修。在此期间,作者对部分台湾法政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试图从一些不同的领域和侧面对台湾社会的法制发展、法学研究以及两岸关系论述等问题进行瞭解。本文即是作者在台期间访谈之一,敬希读者垂注。

  两岸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问:您最近出的一本书《剥复之间——两岸核心问题探索》,里面谈到两岸问题的核心是“认同”,请您谈谈。

  答:这是我最近写的一本书,里面我的一个主要的看法就是,尽管2008年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大幅展开,人员与经贸交流频繁,为两岸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两岸认同并非因两岸关系改善而有拉近,反而是愈来愈远,台湾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分离的结构。这种分离的结构体现出来两岸问题的核心是“认同”的问题。也就说,你认为自己是不是中国人。显然,目前很多台湾人在这个问题上倾向于“分离主义”的立场。

  问: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分离的结构呢?

  答:政治学研究权力有一个重要的分类,即认为权力可以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目前,两岸关系一直在联系性力量的部分努力,对于结构性力量相当忽视。这中间,其实有一种错觉,认为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这种联系性的力量会形成“统”或者“合”的结构。但是,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结构的形成需要结构性权力的参与。

  台湾社会内部,近年来对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股“分”的结构。这个结构由几个因素所造成,包括国、民两党的基本论述、美国及日本的力量介入,以及史观与认同。目前在论述方面,国民党的“分治”与民进党的“分离”论述逐渐靠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台独”理论与“独台”理论的合流。

  民进党极有可能在2016年以前将两岸定位从“台湾前途决议文”调整到“中华民国前途决议文”,将“台独说”转化为以中华民国已经独立国家,未来前途应自决的“自决说”,虽然其论述表面有所改变,但本质上仍然是“分离主义”。

  国民党虽然仍然不会公开放弃“统一”的立场,这是因为要对“宪法”有交待。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马政府不愿意对过去进行拨乱反正,也不愿在两岸政治关系的未来做出努力,尤其是马英九政府的“不统、不独、不武”的“三不”主张,实际上没有阻止反而有利于“分的结构”的形成,反而助长了“分的结构”。马政府的“只经不政”政策,使得目前“分的结构”没有破裂的任何可能。这一点,在历史教育上表现最为突出,马英九政府没有对李登辉、陈水扁时代的“去中国化”教育进行“拨乱反正”,仍然客观上维持现有的“台湾史”与“中国史”对立的陈列方式,进行“一边一史”的分离史观教育。“一边一史”的结构,使得“独台”,或者是“偏安”的主张有了这种不正确史观的基础,不仅让以后的台湾更无法跳脱“分的结构”,更增加了“合的结构”形成的困难。

  问:这其中是不是有一种法律概念上的理解偏差,例如主权与治权的关系,您是怎么看的?

  答:没错。实际上,并非只是国民党在“主权”和“治权”的问题上算了一笔糊涂账。两岸三党对主权与治权的不同认识,都在使得两岸仅能在联系性的关系上逐步前进,而无法进入建立结构关系的深水区。

  国民党关于“主权”和“治权”的理解是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发生偏差的。1991年通过的《国统纲领》(全称为《国家统一纲领》),强调“促进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但是这只是一个政策性的文件,并没有形成像大陆《反分裂国家法》一样的法律。

  (笔者注:国民党在1987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不再视大陆为“叛乱团体”,而改为强调“主权”和“治权”的分离,认为两岸在“宪法”上应该以实现统一为目标,但是实际上已经形成治权分离的事实,即“分治说”。1992年“国统会”通过“关于一个中国的涵义”称,1949年起,中国处于暂时分裂之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乃为客观之事实,任何谋求统一之主张,不能忽视此一事实之存在。从此,国民党对于“治权”上的理解变成了两岸分治的主张,而“统一”仅仅是对于“宪法”的一种交待。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国统纲领”和“国统会”也相继被废。)

  大陆也是这样,北京提出的“一国两制”实际上应该是统一之后的状态,但是实现“统一”之前应该有一个适合和平发展期的“统合”论述。北京迄今为止并没有提出一套和平发展期两岸如何“合”的论述。联系性的关系当然很重要,也是结构性关系的基础,但是联系性的关系有个弱点,它容易随着情势的变迁而停滞、中断、后退。如果两岸不能够形成一个结构性的关系,它就必然受到国际力量或台湾内部变数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两岸这种联系性关系的力量,如果无法抵挡台湾内部的去中国化力量,也无法超过国际介入力量时,两岸在本质上将很容易往“异己关系”发展。这一点在台湾已经在形成。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