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杜紫宸语中评:赖清德经济政策多数事倍功半
http://www.CRNTT.com   2018-01-30 00:53:13


杜紫宸。(中评社 梁雅雯摄)
  中评社台北1月30日电(记者 梁雅雯)“经济部”工研院前主任杜紫宸接受中评社访问,肯定“行政院长”赖清德对经济政策的重视,不过他认为,赖做的大部份都是事倍功半,应该让产业国际化,不能死守台湾,台湾已有20年左右没有真正大型外商来投资。现在经常举的案例是谷歌、脸书、亚马逊最近都在台湾设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说穿了他们只是在台湾练兵,找优秀人才,在台湾建黄埔军校,将来要去北伐,进入大陆市场。不要以为这是投资台湾,约5年左右就可看得到,他们其实是掏空台湾优秀人才。

  杜紫宸为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学士、淡江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硕士。曾任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主任、第三波资讯总经理、八风科技董事长、宏碁电脑软体事业群总经理、拓墣科技暨拓墣产业研究所董事长、上奇科技总经理、工研院产经趋势中心主任、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工研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台湾亚太产业分析专业协进会理事长、第17届“全国杰出企业经理人奬总经理奬”得主、台湾大学商业研究所教授级实务教师。

  杜紫宸表示,赖清德可说是近几任“行政院长”里对经济发展相对较重视的,过去除了陈冲本身是财经出身,其他“行政院长”多没有财经背景。赖本身是学医的,但他最近的表现相对务实,当然有政治意识型态,可是他是相对了解台湾不能不发展经济。

  杜紫宸指出,台湾现在发展的速度太慢,台湾平均一年GDP成长就2%,别的国家全球平均,按照世界银行还有国际货币基金的估计全球平均都在3.0%到3.5间,今年IMF甚至估计全球平均是3.7%,大陆跟印度都在6%到7%,尤其是大陆是我们主要竞争对手,人家跑的加速度快,我们加速度慢,这个差距会越来越大。

  至于有没有对症下药,杜紫宸认为,赖清德看到一部分的症状,他也下了重药,但是不太对症下药,举几个例子来说,他其实比别人下了更重的药,更多的资源,也花更时间去理解,这点是要正面称赞的。可是他做的大部份都是属于事倍功半的做法,比如新新南向政策,当然有政治上的意义,但说穿了两岸都知道蔡政府之所以推新南向,归根究底的一个原因就是希望在各方面,包括经济、观光、人才、交流能够减低对大陆的依赖程度,这是意识形态问题。

  杜紫宸表示,在经济上面现在没有对症下药,台湾产业在国际竞争力逐渐下降,这个在国际评比里面也都看得出来,下降到不是我们没有进步,而是别人进步的快,就是尤其后进国家包括原来的亚洲四小龙,甚至还没有列在亚洲四小龙的那些国家每年进步速度都比我们快,相对来说我们落后,过去已经十几年是这样的状况,如果再这样十几年,台湾在全球就会变成后段班。

  杜紫宸指出,市场大小可以决定标准和游戏规则,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印度、印尼变得这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人口多,台湾只有2300多万人,所以我们市场本来就是个劣势,连菲律宾都是我们4倍的人口,因此在国际谈判时,市场不够大,谈判能力就弱,所以其实要让我们的产业国际化,不能死守台湾。

  杜紫宸表示,世界上有很多小国都是走国际化,比如荷兰、瑞士、新加坡都是在全球发展企业,运用全球人才、资金、市场、资源,很多大型企业在全球百大里面,企业比台湾企业多,如果去研究这些小国的大企业,就是说小国可以有大企业带动国内GDP,但是他是用到其他国家的人才、资金、市场。

  杜紫宸提到,但是台湾有种思维觉得说,如果有企业到海外去投资,先不要说去大陆,包括去美国都觉得说我们没有抽到他的税,或就业机会会减少,所以台湾基本上是反对企业到海外投资,甚至连台积电,政府都想尽各种办法要让他把后面三到五奈米厂设在台湾,这要目的就是考虑到GDP的计算是以领土来计算。

  另外,杜紫宸表示,蔡政府考虑就业问题没办法说他错,但小国聪明的做法是引进国外的人才到海外去做并购和发展,这是刚刚讲的荷兰、瑞士、瑞典、丹麦、新加坡成功的状态,世界上靠自己国家发展产业只有美国、中国、印度这些大国。尤其,赖清德很重视青年就业和就业率,就明里暗里反对企业到海外去投资。

  杜紫宸提到,赖清德特别提到希望引进外资到台湾投资,这个可能性很小,因为台湾在全球经济体和经济市场购买力不大,他们为什么不去印尼、印度投资而要来台湾投资?诱因其实比较弱,企业还是考虑市场规模。

  杜紫宸表示,台湾已经有20年左右没有真正的大型外商到台湾来投资,现在经常举的案例是谷歌、脸书、亚马逊最近都在台湾设立分公司和研发中心,可是说穿了这3家公司只是在台湾练兵,拉优秀人才,他们是要靠这批人将来进军大陆市场。

  杜紫宸提到,过去的IBM、HP、微软都是如此,20年前这些企业进入大陆市场,用的中高干全都是台湾人,说穿亚马逊、谷歌、脸书在台湾扩大投资目的,只是在台湾建黄埔军校,将来他要去北伐的,所以不要以为这是这些企业对台湾的投资,甚至于从5年左右就可看得到,他其实是会掏空台湾优秀人才。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