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郑愁予:两岸文化交流先认清不是异族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17-05-10 00:37:13


郑愁予在成大演讲后接受中评社访问,谈两岸文化交流的看法。(中评社 赵家麟摄)
  中评社台南5月10日电(记者 赵家麟)华人社会知名的现代诗人郑愁予,9日在台南成功大学接受中评社访问时表示,两岸文化交流要先认清同是“中国之族”的文化,不是异族文化,反文化会引起冲突,是危险的,我们台湾与大陆不能老是处在危险、紧张的关系中,这也是不行的。

  84岁高龄的郑愁予,9日受邀在成大中文系以“汉字亦思的建筑—画与诗为华夏文明批八字:水;丝;言;青;正;火;心;灵”为题发表演讲,从中国文字探究华夏文明。会后,他接受中评社的访问,对于两岸文化交流的相关议题提出他的看法。

  中评社记者问:蔡政府上台将届一年,两岸关系急冻,在政治僵持下,能否突政治藩篱,进一步推动两岸文化交流?

  郑愁予答:谈两岸文化交流之前,要先谈对中华文化的基本认识。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双方面都不到位。“中国”一词,它是民族的称号,是中国之族,这在古书里已写得非常明白,它不是国号,所以,谈一个中国的时候,是一个中国之族,它不是哪一个政权。谈文化交流,要离开政权,强调中国之族。

  我要强调,如果有哪个地区不承认我们是中国人了,我们不是中国之族,我们是其他之族,例如在台湾有人宁愿承认自己是皇民,皇民就不是中国之族,这就危险很大的,因为这是面对反文化的。

  中国之族是文化的,一个中国是一个文化的总称,从来也不是国号,所以不必在一个国号上动脑筋,举凡赞成的、反对的都不必要,只要承认“我是中国之族”,也就是文化的,我们是“文化的中国人”,这是书上所说的“天降给的”。

  记者问:如何看中华文化与“去中国化”之间的矛盾、抵触,以及该如何和“本土化”调和?

  郑愁予答:本土化没有关系,本土化是一种乡土精神,这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否认自己是中国之族,这个问题就很大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文同种,他们却不去强调。宗教信仰是另一回事,某种宗教本来也就可以涵盖很多的族群,这不是问题,但实在不必再去特别强化宗教。

  我的看法是,台湾人就是最纯种的汉人,最纯种的中国之族,从中原移民过来。

  问:两岸的文化交流,可以从哪里着手?

  答:两岸的文化交流,要先弄清楚是什么样的文化?再去谈怎么去交流?过去在大陆,有一段时间是红卫兵文化,如果是对祖宗的否定,这是没办法交流的。红卫兵文化的前身是列宁主义,统战来自列宁主义,统战的对象是自己人、是资产阶级,过去统一战线是针对资产阶级的,现在的资产阶级都是老百姓了,这些问题都没有了。

  所以,谈两岸文化交流,要先把文化的基本东西要弄清楚,如果是中国之族的基本文化,那就对了。我所说的中国之族,是把中国当一个文化的民族看待。

  问:身为郑成功的裔孙,近来有关郑成功文化及其祭典的规格有很多的讨论。中枢祭典本来是“内政部长”主祭,今年委由台南市长主祭,引起许多郑宗亲宗不同的意见,如何看待郑成功文化?

  郑成功的文化,特别是在台南,连饮食都有纪念郑成功的文化在其中。清朝来了,不忘我们是明朝人,但清朝还是中国人;日治时代,台南仍然保持中国文化最深的地方。

  至于是“内政部长”或台南市长祭郑成功,?我认为,这不但是“中华民国”“内政部长”要不要主祭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郑成功是我们中国之族前所未有、保卫自己民族的政府,是反对侵略者、反对异族的,他是整个中国之族的民族英雄,不是地区性的。

  所以,我们要认清,中国之族不是国号,从帝尧到大清都是国号,一代一代下来,接着来的则是中华,这些都是国号,国号是一个中国之族建立的国家,这要弄清楚。一个中国是中国之族,如果反对中国之族,这会很引起很大的冲突。

  我有个以色列海法大学的学位,我要再提阿拉伯人与犹太人都是同文同种,结果却是战争不断,每个人都在紧张中生活;以色列人,每人每天都是睁开眼睛与耳朵过生活的,就是因为随时都会有冲突,总是处在危险之中,这是不行的。

  我们台湾不能指是和大陆老是处在危险、紧张的关系中,这也是不行的。好在我们有信心,中国人不是这么笨,还打什么呢?不会打的,但不会打也还要和谐才好。

  郑愁予,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籍贯为河北宁河,本名郑文韬,来自军事家庭,为郑成功第十五代裔孙。现代诗诗人,笔名“愁予”二字出自《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他的诗作〈错误〉,是最脍炙人口的作品,诗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名句,广为流传。

  童年时期正值对日抗战,随父亲转战迁徙于大江南北,见证战争的苦难;1949年举家随国民政府来台,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现台北大学)统计学系毕业后,赴美参与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并取得艺术硕士学位。曾任教爱荷华大学、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校。2005年,客居美国37年的郑愁予夫妇落籍金门,现任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东海大学荣誉教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