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据媒体报道,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中央财政将新增1万亿元赤字规模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总计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并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接拨付给基层,“中央一点不留”,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工人日报发表财经评论人莫开伟文章表示,上述举措显示出中央把保民生、人民利益放在首要高度,同时,这种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可以激发基层干事热情、为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全社会经济发展尽快走出低谷。
疫情给各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加之各种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实施,不少地方政府收支缺口拉大,压力倍增,很可能影响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正常提供。而地方政府是“六保”“六稳”的责任主体,如果没有雄厚的财力作铺垫,可能真的难以正常运转。
如此现实语境下,此次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达基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方式,优化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在为完善财政运转积累经验。
文章指出,2万亿元资金即将到达各地各级政府的账上,这笔钱怎么花、怎么发挥最大效益,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从当前看,至少应从两个方面统筹:一方面,要对资金进行归类,明确使用方向,专款专用于“六保”“六稳”以及应对下半年不确定因素等;要做好使用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分出轻重缓急,确保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最能发挥效用的地方,同时注意资金分配与使用过程中的层次性和协调性;在资金使用时间上也要确保平衡,要保证每个季度、每个月都能有钱用,防止大手大脚、寅吃卯粮等不良倾向。
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审计,建立严格的责任机制,防止发生浪费或转移用途等现象。2万亿元资金是沉甸甸的中央嘱托和人民福祉,各级政府要增强资金使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精打细算、管好用好,要建立相关资金使用责任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作用,建立资金使用项目台账,建立重大资金使用项目公示机制,使每一笔钱花得清清楚楚;地方政府应一碗水端平,杜绝资金分配过程中的拉关系、走后门现象,让每个需要花钱的部门、环节或领域都能感受到政策的公平公正和暖意。
让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资金发挥出助力经济及保民生的最大效用,这是地方政府的必答题,也是一次关于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各地应该也必须认真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