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辛炳隆:大陆落地生根 台干二原因不愿返台
http://www.CRNTT.com   2020-03-03 00:07:46


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3月3日电(记者 倪鸿祥)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接受中评社访问指出,推算台湾人在海外工作约100万人,其中在大陆工作的“台干”约六、七成,过去情况显示,返台或转往东南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台干”已经“落地生根”,至于这次会不会受疫情影响返台谋生有待观察。

  辛炳隆,美国康乃尔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专研劳动经济学、劳工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社会保险,现为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

  人力银行日前指出,疫情冲击世界经济,加上大陆工厂短期内无望正常复工,在大陆工作且有主动应征者,63%不想再回到大陆工作,而这些不想回大陆的人之中,95%想返回台湾,部分想流向东协,但回台湾是否形成新的失业潮令人关注。

  辛炳隆表示,其实政府有做一个研究,就是前一波台商从大陆外移时,大陆的台干并没有跟着走,回台湾也是少之又少;很多台商撤到越南、柬埔寨时,台干也没有跟着去,台商都是带大陆的干部去打拚,几乎不带台干。

  他分析,原因一,台干本身宁愿留在大陆不愿走。

  二,台商认为带台干去的人事成本太高,带大陆的干部去比较便宜,而且陆干会用比较威权的方式对待越南、柬埔寨的当地劳工,但后来在越南发生问题,所以后来有一阵子台商直接从台湾找台干,而非找大陆的台干。

  他进一步分析,大陆的台干不愿去东南亚,原因一是台干本身在大陆娶妻生子,落地生根,举家迁离不容易;二是语言不通,但留在大陆工作,各种语言文化都相通。

  他告诉中评社,坦白讲,从台湾找年轻的台干到越南、柬埔寨的“阵亡率”很高,他听到一个离谱的例子是,台湾某家上市柜公司到金边设纺织厂,找了30个台干过去,一年后剩不到3个,其他全部都“阵亡”回台。

  他表示,年轻的台干不愿待在东南亚,一是语言,二是饮食文化差异,三是当地的卫生环境无法适应。

  他指出,后来针对中美贸易科技战,第二波台商撤资时也做了调查,台干依然不愿回台或到东南亚。

  他说,这几年大陆的台商雇用台干的人数也愈来愈少、逐渐雇用大陆人当干部,因为一,大陆人才素质提升;二是台商想强调在地化的观念;现在台商用的台干很多都是属于高阶的,这些人却最难撤,除非大陆厂房要全部关掉。

  他分析,台湾企业没有轮调制,所以台干在当地表现不好,可能被转到二线城市的工厂,或者将这个人事成本转为当地帐目,这样就变成没有外派津贴。

  一旦台干待遇变低就有可能离职,有些会转到当地外资企业,这算是非常好了;有些转到当地陆资企业,给薪水很高,但2、3年后除非表现非常优秀,否则不会续聘,所以这些人会慢慢变成“台流”。

  他进一步分析,台湾企业也没有回任制度,所以回来的台干只有两种,一是立下战功回来升官;二是表现不好被公司召回冷冻,自已受不了离职,然后这人再回大陆;他曾经建议政府,这些老台干都在制造业拥有技术,可以请回来加强厂商营运,但没什么人要回来。

  有关台湾在海外工作及在大陆工作的人数?辛炳隆指出,官方没有数据统计,民间的数据也未必准确,“主计总处”从户籍还在台湾的推估约70、71万人在海外工作(含大陆),是因为台湾户籍法规定,只要出境两年户籍就会被除掉,所以主计处低估了。

  辛炳隆说,如果把没户籍的人算进来,估算约100万在海外工作,其中20、30万在东南亚,主要以越南最多,其次是柬埔寨。在大陆约60、70万人,这些人不只当干部,也有从事创新事业,而且台干不只在台资企业,也有在陆资企业或是自已开工作室。至于这次会不会受疫情影响回台谋生?今年下半年可以重新观察,但只要落地生根、娶妻生子,回台可能性恐怕不高。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