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浊水分析蔡英文去政治化权力布局
http://www.CRNTT.com   2018-06-29 17:41:30


针对蔡英文表态力挺吴音宁,《美丽岛电子报》询问民众对此事认同度民调结果。(照片:美丽岛电子报)
  中评社台北6月29日电/针对蔡英文日前在民进党中常会要求全党力挺台北农产总经理吴音宁,《美丽岛电子报》29日发布的民调中显示,民众认同蔡英文做法的只有22.1%,不认同的高达50.0%。对此,民进党前“立委”林浊水在《美丽岛电子报》发表评论指出,蔡英文布署人事有一个基本精神,那就是尽可能排除政党力量和有政治背景或能力的人进入“内阁”,而尽量任用非政治性的“专业人士”,她可以使自己成为唯一的政治中心而领导一群“没有政务官”的“内阁”,他认为这种去政治化”的权力布局实在非检讨不可了

  林浊水指出,为什么非得把吴音宁这一位蔑视政治的社运分子安排在北农这一个两年来一直政治力量角力的战场上,让她被抹黑、被砍杀到整个党政都大受其伤,而且继续要挺下去? 这样一切,依常理固然都非常怪;但是如果依蔡英文上台后的权力运作布局却反而正是对的,必然的。 

  他强调,“总统”布署人事有一个基本精神,那就是尽可能排除政党力量和有政治背景或能力的人进入“内阁”,而尽量任用非政治性的“专业人士”:包括专业技术官僚、学有专长的教授、专业社运人士。透过这样的安排,她可以使自己成为“全国”唯一的政治中心而领导一群“没有政务官”的“内阁”,可以最有效地贯彻她的意志推动“国家”政策。 

  以下为林浊水在《美丽岛电子报》评论全文:

  两年来,只要台北市议会进行总质询,北农总经理从韩国瑜到吴音宁持续成为议会中蓝白绿三方尖锐攻防焦点,攻防愈演愈烈,战火从议会向外扩散,直到兼任党主席的蔡英文在民进党中常会公开宣示举党力挺备受政治炮火轰击的吴音宁,战况升到最高点。只是现在一方面,台北市议会总质询在6月7日结束;另一方面总质询期间没有对吴音宁支持的柯文哲发表看法,强调对吴音宁“尚未发现不法情事,”“吴音宁的个人操守来自产地的经验,对台湾农业发展的热情值得肯定都值得肯定,”“外界的指控还是要有证据,”“从市场拍卖机制而言,在台湾本地农产品的优先性、价格的合理化及产销上的平衡,北农目前整体表现还不错。”还说“我从政治素人一路做到现在才算稳住阵脚。同样期许她能稳住,在政治角力场上,发挥专业,在各种利益冲突中,维持产销平衡。”这些说法都很建设性,于是不断从议会中向外掀动整个台湾蓝绿白三角角力的北农总经理争议暂告熄火。 

  由于“总统”力挺吴音宁是猛烧了两年的北农风暴的最高点,因此整个社会印象非常深刻,依据美丽岛电子报最新“国政民调”,发现台湾社会对“总统”力挺吴音宁这件事有明确态度的高达72.1%,意见不明确的只有27.8%。然而不幸的是民众认同“总统”做法的只有22.1%,不认同的高达50.0%。 

  吴音宁成为北农总经理,是因她是杰出的农运人士,她站在农民立场,怀抱改革蔬果产销秩序的强烈使命,并在民进党市议员经过一年多猛烈的政治角力而把农会派系支持的韩国瑜换下来的缘故。既然是这样,我们自然应该特别关心农业县对“总统”挺吴音宁的反应,从这角度出发,从地域来看,民调发现认同挺吴音宁的,各地基本上都在20%上下,农业县云嘉南的确比较高,但是高得很有限,仍然但是仍然在30%以下,是29.9%。换句话说,和南北各都会区差别不大。 

  至于不认同的程度,各地区也相当接近,多在5成多,只有彰化县附近县市稍低,是4成多,云嘉南再稍低一些,是3成多。中彰投和云嘉南有3成多未表示态度,未表态度和不认同挺吴的比率差不多,表示的是这两地区多数民众对于要不要反对“总统”挺吴相当困扰。 

  更值得担心的是,总体民众认同挺吴的比率固然非常低,而泛绿民众认同挺吴的也没有过半,只有45.1%,比不认同的36.5%高不了多少;至于政党立场倾民进党的民众,认同的虽然过半,有54.9%,但不认同的还是高达30.1%。

  举党发动力挺,而民众的认同居然是这样低,可见发动者本身必定会受到相当程度伤害,也可见这一件事整个民进党受伤严重。紧接在中常会决议挺吴前夕,吴音宁战火高潮期的两份民调,5月底的美丽岛“国政调查”和6月11-12日游盈隆发表的民调都呈现“总统”和赖清德声望巨幅重挫的现象,直到战火稍熄后,这次美丽岛民调才两人的民望才微幅反弹。 

  民进党今春早警觉北农的政治负面冲击 

  根据最近的才被报道出来的消息,显示早在今年春天,政府高层已经警觉吴音宁事件将会对民进党政府造成政治负面的冲击。 

  陈吉仲和吴音宁都说有人告诉吴音宁基于“保护的立场”,担心她“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抹黑,却一直不站出来讲的话,会很受伤,所以建议她“考虑换轨道”,陈吉仲说,劝告她的时间早是在2月底、3月初。 

  只是受到攻击,她认为“都是非专业的政治炒作”,对抹黑她不只不在乎,不屑回应,甚至不屑澄清,当然更不必“换轨道”。 

  她的不屑,在国民党议员眼中就成了既无能又好欺负,于是遇到市政总质询就把她找来当提款机,最后甚至连柯文哲都说她是误入政治丛林的小白兔。 

  很不幸,她源于社运正确和弱势有理的骄傲不屑,使她到底做了多少正面“专业”的事,有什么贡献外面都看不到,结果甚至农业县民众对于要不要挺她顶多只有犹豫。找不到多少挺她的民众—民调很无情地指出了这一点。 

  直到蔡英文号召举党力挺的前夕,吴音宁才开始站出来密集接受访谈,为自己被抹黑的地方辩白,开始回应她原先不屑的政治炒作。这样,有一些抹黑的确获得澄清,但是她一旦要做原先不屑理会的事,做起来不免生疏,时时效果并不好,甚至发生严重失误。 

  可能是回撃效果并不够好,因此,在总质询结束后她一方面在脸书po文质疑她有没有必要再像韩国瑜一样到市议会接受质询;另一方面北农原订要由市府监察人报告北农总经理吴音宁业务推广费查帐结果的临时董事会,在“农委会”运作之下流会。 

  这两件事是说明她准备回到闷头做事而不回应“非专业的政治炒作”的途径了吗?似乎真的是,既然回到初衷,她当然就又再度拒绝一些要她换轨道的建议。 

  产销技术专业,社运专业和政治专业。 

  从年初到现在,吴音宁的处境看来,我们必须承认政治本身也是如假包换的一种专业,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能力,却坐在必须因应政治冲击的位子上,必定成为对立势力的提款机,付出的政治代价非常巨大,吴音宁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农运专业和农产品产销又是两种专业,吴音宁难获得社会多数人认同的关键应该是吴音宁强调的专业是农民立场的农运专业,而社会多数人对她的要求是农产品产销的专业。 

  这种彼此的落差是在台湾长期的政治和社运历程形成的。在历程中形成的,除了社运和政界彼此互相蔑视以致于互相难以理解外,有时社运人士还在弱势有理的信念下形成了社运至上主义,对“技术性的”专业理解的兴趣不大,以致于在农方面出现了“农产品产销”和“运”之间,在专业上认识的重大裂㾗。 

  站在弱势有理的立场,认为运动之外的所谓专业知识都是只基于强烈自利动机的宣传游戏是台湾社运界主流立场,其中林义雄推动像“国会”减半,降低罢免门槛等的运动就是这主流立场的经典展现,或许是这样吧,他在社运界无比崇高的地位并不是偶然。 

  “总统”的权力布局和吴音宁事件 

  吴音宁固然在北农推动了受到农团肯定的一些改革,但是整个政权付出的政治代价实在不小,也因为代价太令“总统”感到痛了,所以史无前例地跳过好几个层级把北农事件搬到中常会处理,下力挺吴音宁的动员令。 

  为什么非得把这一位蔑视政治的社运分子会被安排在北农这一个两年来一直政治力量角力的战场上,让她被抹黑、被砍杀到整个党政都大受其伤,而且继续要挺下去? 

  这样一切,依常理,固然都非常怪;但是如果依“总统”上台后的权力运作布局却反而正是对的,必然的。 

  “总统”布署人事有一个基本精神,那就是尽可能排除政党力量和有政治背景或能力的人进入“内阁”,而尽量任用非政治性的“专业人士”:包括专业技术官僚、学有专长的教授、专业社运人士。透过这样的安排,她可以使自己成为“全国”唯一的政治中心而领导一群“没有政务官”的“内阁”,可以最有效地贯彻她的意志推动“国家”政策。 

  这结果是两年下来,台湾出现了一群有史以来最没有政治能力的“内阁阁员”,组成了有史以来最弱势的“内阁”。 

  看两年来“内阁”部长政治能力上的弱势,以及依“总统”意志布署好的“内阁”极度不容易变动的现象后,我们对吴音宁在面对政治上的困窘,和被“总统”举政权之力加以维护在位置上就不应该再有什么意外了。 

  政治责任的问题和政治、社运关系的重建 

  民主政治的常轨是,没有政治角力就没有政权轮替和因为政权轮替而上台的“阁员”、政务官,所以“阁员”和政务官的进退完全和专业文官不同,他的去留,都是政治性的,也因此他也有维护执政团队“政治能量”的责任,因为这样,执政团队和他自己才有顺利施政的力量。换句话说,他的上台是因为他的团队政治角力的成功,而他的去职关键也在于“负起政治责任”。 

  如果从这角度来看吴音宁的去留时,遇到问的是北农总经理是不是“政务官”?她除了行政责任之外,当她在政治上对执政团队产生了重大伤害时要不要负“政治责任”? 

  这两个问题从法律界定上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是影响这么巨大的事件发生后,实在很难不从“实质”上的界定来看待这两个问题。 

  首先,纵使过程她完全没有参与,但是她毕竟是民进党议员和“农委会”在一番非常激烈的政治角力后坐上这个位置的,因此不管她有没有兴趣,她注定是下一波激烈政治攻防的焦点。而所谓的政治攻防,就民进党议员来说就是尽力和对手作战以保护吴音宁可以在位置上继续推动改革,既然是这样,吴音宁不管是洁身而不屑作战或因应失误,都肯定让挺她的议员作战得倍加辛苦;同时民进党既然受到了重大的政治伤害而她又完全不屑承担政治的结果便是既有的责任要由提供她上台机会并卖力替她作战的民进党完全承担起来了。缠战至今,后果从前述的5月国政民调、游盈隆的民调和这一次的国政民调,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如果民进党一旦政治受伤,甚至下台,那还有什么可能再提供给她去不顾政治只顾专业地去发挥才情的空间?但是在社运至上主义的价值观下,这一点她似乎认为无关紧要。 

  无论如何,从这次民调的数据上面看,很难说吴音宁认为她不必负政治责任的态度,民众会认为是公道的;然而吊诡的是依“总统”总体的权力布局方案的精神,吴音宁岂不是应该和所有“去政务官化”了的“内阁”“阁员”一样都不应该负什么政治责任,前后的精神才可以一贯? 

  两年来,无论从“内阁”的运作或北农风暴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总统”“全国”只有一个政治中心,而行政体系政务官事务官一并去政治化”的权力布局实在非检讨不可了。 

  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所有的专业人士都不应该成为政务官,坐在政务的位置上的意思,而是说只要有政治能力,专业人士都不应该被排除他们成为政务官的机会,而这一个角色的转换,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专业人士先经过选举的历练,通过了后再择优让他当政务官。这样的转换程序正是西方民主国家的常轨。 

  无论如何,是到了重建政治、社运关系的时候了,由于历史型塑的台湾的政治、社运关系太过于扭曲,因此两者关系的重建牵涉的难题非常多,但是政务官的任用回到民主国家的常态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