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中评深度:汪鸿祥谈中日建交半世纪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25


 
  现在日本社会思潮有两个特点。第一,表现形态多元化,纷繁复杂,左右混合,呈现一种混沌的状态,整个社会没有像五六十年代那时明确的主流意识,民主主义和平主义思潮依然存在,但是有所减弱,而民族主义思潮逐渐上升,中道主义思潮有一定的发展,整体呈现多元化形态。第二,变化短期化,变化迅速,持续时间较短。今年出现一种新的思潮,明年就会发生变化,这种短期化明显反映在日本青年一代的意识变化,政治意识比较稀薄,对政治不太感兴趣,而热衷于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乐趣,对社会问题没有明确的意识。

  最近这几年,日本民族主义思潮抬头。有日本学者指出,民族主义的特征是回归传统的日本主义,对和平宪法和民族主义教育进行“修正”。也有人称为“历史修正主义”。民族主义不仅影响日本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和对外政策,而且对中日关系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民族主义在修改和平宪法,改变战后发展道路,美化侵略历史,煽动中国威胁论等方面起了作用。日本保守势力煽动对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本的部分媒体也在推波助澜,这种舆论使得中国在日本民众中的好感度下降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点。

  中评社记者:日本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人,近几年来对于中国的印象其实是很不好的,从一些民调也看得出来,反感的比例一直很高,您觉得主要原因是什么?

  汪鸿祥:我长期在日本教学生活,主要是和日本年轻人、大学生打交道,我总体的感觉,并非所有的日本年轻人都对中国反感,对中国反感的只是一部分年轻人。我任教大学的日本人学生和我周围的日本人多数对中国持友好态度。日本年轻人对中国反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一是受到中日关系变化的影响,中日关系好的时候,年轻人对华印象就会随之改善,中日关系不好了,年轻人对华印象就随之恶化。2005年日本首相连续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中国方面强烈抗议,中国民众上街游行,日本媒体大肆报导,搞的气氛非常紧张,我周围的日本学生都来问我怎么回事。我认为日本媒体的报导并没全面客观反映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了帮助日本学生瞭解真相,我在暑假期间组织了几个有关大学的学生去中国游学,访华前和访华后学生的对华认知变化很大,纷纷表示了对华友好的态度。年轻人的想法不太稳定,容易受到形势变化的影响。二是年轻人受到舆论特别是媒体的影响。他们毕竟年轻,正在成长时期,无论是人生观、世界观还是价值观还没定型,这种时候就容易受到外部的,特别是舆论和媒体的影响。他们对媒体和社会上的各种资讯很敏感,而自己有时又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