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论坛:金中燮论韩中存在的国民感情
http://www.CRNTT.com   2022-03-29 00:14:35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寻求“承认”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终极动力,这个动力是理解现代世界的钥匙。美国学者福山借用这个理论,指出寻求相互平等的“承认”是近现代政治进化的根本动力。这种为承认而展开的斗争,历史上曾有过各种形式。从欧洲的历史来看,在近代化的早期,“承认”或“平等”的主要敌人是神权或王权,启蒙运动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争取,抵抗专制王权。之后,则是对抗各种形式威权的民主化运动,其结果自由民主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落实。而韩国也被认为是成功民主化的国家。

  但国内政治的民主化并没有完全解决追求承认的问题。人们追求承认的激情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追求平等,另一个是追求卓越。追求平等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尊重的渴望,追求卓越则是想被承认为高人一等的欲望。可以说,西方民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最基本的平等和尊重,这具体体现为自由且平等的投票、参政权等等。

  但这些成果却不能保证能够满足这些民主国家人民追求平等与卓越的“承认”欲望。事实上,追求平等与追求卓越是互相冲突的。从士农工商到音乐美术体育等所有领域都有卓越的人,但其余大部分的人则无法满足这种渴望。如何化解这种紧张呢?答案是寻找一个身份认同的对象,通过这个“大我”来实现自己追求平等或卓越的欲望。于是,到了21世纪,追求“承认”的斗争开始聚焦于身份认同问题,斗争的对象不再是专制君主或独裁政权,而变成了现实的或想象的“他者”。追求承认时所凭借的身份认同对象可以是职业球队、同乡会,也可以是宗教、国家。人们会因为自己支持球队的输赢而欢喜或暴怒,也会因为是同乡而支持某位候选人。当认为自己国家受到欺侮,就会激发战斗性的民族主义以及排外情绪,当宗教信徒觉得自己的信仰遭到污蔑,可能会做出激烈的行动。

  金中燮表示,在美国或其他有较久移民历史、文化较多元的国家,这种“他者”存在于国内,因此成为国内的政治问题,而韩国其实接受外国人的历史相当短暂,大概要到20世纪快结束的1990年代才开始有较多的外国人前来韩国。在韩国社会接纳外国人的过程中,这些外国人不可避免的成为“他者”,成为排斥的对象。而在外国人中,中国人又占多数,因此民间出现“反中”情绪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必然。所以当我们观察所谓韩国“反中”问题时,可能要注意到,有些问题其实是根源于人类天生的排斥他者的情绪,而中国成为对象,只是因为“刚好遇到的是中国”。几年前韩国社会曾经因为是否接受也门难民闹得沸沸扬扬,前不久也有社区居民阻止穆斯林建清真寺的事件,可见韩国民间对“他者”的出现还是相当敏感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