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与国际新挑战叠加下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暨《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新书发布会(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8月15日电(实习记者 齐媛)2020年,中国要在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始向第二个“一百年”目标迈进。值此“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中美两大著名智库——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组建联合课题组,对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展开了前瞻性研究,研究成果中文版《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近日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8月13日,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出版社特邀课题组专家联合举办“疫情与国际新挑战叠加下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暨《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新书发布会在线上举行。论坛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教授查道炯分别进行主题演讲,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数字金融中心研究员王勋主持论坛。黄益平在演讲中指出,未来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面临三个新挑战,需要坚持四个关键的改革方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聚焦中国的增长模式转变与必要的改革,关注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政策会有哪些转变。对于过去改革政策的逻辑和效果,黄益平指出,市场化趋势是大方向,但同时政府“看得见的手”依旧十分活跃。“双轨制”改革策略是维持经济与社会稳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不对称的市场化”,即一方面产品市场基本放开,而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如土地、能源、资本、劳动力市场等存在扭曲,这些扭曲实际上是为支持“双轨制”改革的政策落地,以实现获得市场化好处的同时完成平稳过渡的目标。这一经济政策备受争议,乐观的人说我们在朝向市场化方向走,不乐观的人会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依旧较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套政策框架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然而,自2010年起,中国的GDP增速已经从10%以上下降到6%,增长速度已大幅放缓。这一经济增长减速有周期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恐怕是趋势性和结构性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