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逆向过年”反映出的春节文化变迁
http://www.CRNTT.com   2019-01-31 08:37:56


  中评社北京1月31日电/过了腊八就是年。按照往年习惯,一过腊八节,父母便要打来电话,问我今年回不回家过年、何时回来、几个人回来,目的是要准备年货、催回家过年了。可是今年却很反常,已经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了,父母却没有动静。百思不得其解的我正准备给父母事先打个电话问候,父母来电了,说今年要来城里与我们一起过年。我当然欢迎,父母今年春节这是要“逆向过年”了,要知道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和期待。事实上,像这样“逆向过年”的,近些年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说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近日媒体报道,今年1月28日至2月3日(腊月廿三至腊月廿九)全国将迎来春运节前客流高峰。据交通运输部消息,今年全国范围内“反向春运”特征明显。春运期间十大热门目的地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除夕前一周,前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40%。同时,节前还存在客流由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向周边城市迁徙的特征。

  所谓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乡村和小城市)过年相反,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一般都是大城市)过年。“逆向过年”,今年似乎更明显更猛烈些。

  众所周知,春节团聚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而年轻人回到父母身边、身在家乡过春节,又是谨守这一传统的主要承载方式之一,尤其是老年人,更是看重这一点。也正因为这一点,对于期初和以往的“反向春运”提倡与呼吁,即便很多年轻人认同、愿意践行,但由于老人思维的迟迟难以改变,也往往只好作罢。而如今,“逆向过年”不仅是年轻人的期待,更是不少老人的主动选项,无疑凸显的就是我们春节习俗文化的变迁。而这种变迁背后,凸显的不仅是春运的优化,更是老年人与时俱进过春节思维的改变,更深层面则是年轻人在城市经济收入的增加、扎根的稳固等支撑。

  事实上,说到春节文化变迁,可就不仅是“逆向过年”这一项,而是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现在过春节,人们已不仅局限串亲访友,而是国内旅游过春节、出国旅游过春节等,这凸显的是人们时下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升级;再比如,时下过春节,绝大部分人们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肆意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不再大肆祭祀祖先污染环境,已经知道了环保出行,不再铺张浪费无节制准备年货等,这凸显的则是国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的增强变化等等。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所言,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春节压岁钱都不用准备新钱的时代,虚拟的和现实的,独处的和群聚的,外出的和宅家的,加班的和娱乐的,在家包饺子的和用手机订餐的,平起平坐,各自选择;在图书馆看书,在电影院看片儿,逛书店,逛庙会,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远到天涯海角和家人视频狂聊,欢乐处处有,节日样样多。传统佳节和现代生活在交叉中的交融,势必成为今后更长时期内人们的过节乐趣。

  所有这些变化背后,与国家的形势、引导和努力方向无疑是同向和统一的,是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变化的强大基础作支撑。

  以小见大,见微知着。概而言之,国人春节文化的变迁,虽然只是一些微观方面国人春节欢度方式的变化和挪移等,但从宏观看这却未尝不是一面时代多棱折射镜,不仅折射的是人们固有思维的转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成色提升,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一个侧面凸显和缩影。

  来源:中国网  作者:鞠实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