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8日电/据解放日报报道,100亿元纾困基金“下放”一年多时间,上海民企是否感受到实效?在昨天举行的2020年度市政协平时视察中,相关部门透露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纾困基金累计认缴规模54.01亿元,已完成投资项目4个,已通过决策并正在实施的项目2个,总投资额约为23亿元,接近已募集资金的一半。
“这是全国第一只由地方政府发起组建并完成备案的纾困基金,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落地单数和规模,上海纾困基金目前均处于各地方政府前列。”国盛资本总经理周道洪说,目前已投的4个项目都进入了退出期,有2个项目实现了部分或全部退出,“将政府财政资金从原来消耗型投入变成了循环型运作”。
介入之后就要“救活救好”
2018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出“三个100亿”为民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其一即为成立100亿元的纾困基金。仅用半个月时间,上海国盛集团联合海通证券、上海电气相关市属国企集团及其他机构发起设立100亿元规模的上海纾困基金——上海国盛海通股权投资基金,用于援助民营上市公司。
周道洪说,上海纾困基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做裁判、市场化团队经营,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开展运作”。截至2020年6月,纾困基金共审议通过4个投资项目,累计投资金额16亿元,并带动其他机构对四家公司完成股权投资超过100亿元,债权投资约40亿元。
在周道洪看来,上海纾困基金并不是简单纾困。“不是对企业‘撒胡椒面’,而是要‘把水浇透’”。纾困基金会选择符合上海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一时陷入困境的优质民营上市公司,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且介入之后“就要救活、救好”,通过解决部分民营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来提振市场对标的公司股票和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信心,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