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树立国家观念 方能行稳致远
http://www.CRNTT.com   2017-09-04 00:30:02


习近平主席强调: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中评社╱题:“树立国家观念 方能行稳致远” 作者:王平(香港),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

  香港回归20年的发展与进步有目共睹,“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从中央政府的层面讲,可以说是严格遵守了“一国两制”的事先承诺。但是,“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远非一帆风顺。2003年, 香港政府推动23 条立法失败;2012年,香港政府推行“国民教育”失败;2014年,香港发生反对《基本法》的“占中”行动;2015年,香港政改在立法会被否决。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香港社会的一部分政治势力对“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抱有敌视态度,对“两制”加以扩张式的政治利用。

  香港诸多问题的关键
  是“国家认同”出了问题

  客观而言,“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行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关键是“国家认同”出了问题。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虽然明确表达拒绝“国家认同”的群体仍旧属于极少数,但是真正具有国家认同的群体,却有比例降低的趋势。回归以来,由于国民身份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且目前传媒、教育、司法都以反建制势力占优,立法也已经处于乱象之中,贬抑“国家认同”的声量远远大于“树立国家观念”的声量,年轻人特别是大学以及部分中学的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对这种状态不加以调控,“国家观念”将会持续遭到削弱。而这条路如果任其发展,“行稳致远”将无法实现,最后真正受伤的必定是香港社会的普罗大众。

  从目前香港的政治生态看,直接号召、推动“港独”的极端分子确实是极少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那种把几个极端分子送入立法会这个香港重要机构的背后力量,是具有相当的能量的,同时更彰显了这种力量对香港实行“一国两制”的破坏力---我们不能仅仅把这些极端分离分子在立法会的闹剧当作极少数极端分子挑衅“一国”的作秀行为,那样就会重犯当初轻视“港独”苗头的错误。关键在于,这些人的行为不仅会怂恿、激励更多的大小政客争相以践踏国家尊严的方式谋求政治资源,而且会诱惑、刺激更多的人士以对抗国家的方式积累政治资本。如果不加以压制,就会产生严重的破窗效应,会给那些意图通过极端行为迅速获得政治影响力的各类政客增强荼毒“国家观念”包括以更激进的方式否定“一国”的勇气。

  习近平主席运用底线思维
  对香港提出明确要求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港的几次讲话,运用了底线思维,对香港提出了回归以来难得的明确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是“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他在香港机场讲的这句话,对回归二十周年的香港既有期许,也有指引,还有劝喻,甚至是警告。就是说,期望香港能够长期繁荣稳定,同时指引香港社会朝向这个前景目标推进,也劝喻香港相关各界都应该朝着繁荣稳定的方向团结努力,并警告一些政治势力如果刻意制造动乱将危及整个香港社会包括这些势力生存的空间。

  同时,习近平主席也告知香港各界,中央政府将帮助香港“谋划未来”。从另一个角度说,中央对于回归以后香港过于放任的发展状况有所担忧,有意主动帮助香港强化竞争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的:“牢固树立国家观念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施的核心要求,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一切都无从谈起。”另外国家及时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构思,可以说,习近平对香港问题的顶层设计,已经呼之欲出。

  习主席对港顶层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于“融合发展”

  很明显,中央已经对香港的长远目标、基本保障、方略路径、实施平台都有了明确的方向。对港顶层设计的核心思想,在于“融合发展”方略。

  一,长远目标是“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一国两制”是中国的既定国策,历届领导人都强调会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个既定方针。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不忘初衷”?习近平曾经对前去北京述职的前特首梁振英表示:中央对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两点,一是“坚定不移”,“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从回归20年的实践看,中央是坚定执行这个既定方针的,而能否“确保香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关键,乃是“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基本保障是“牢固树立国家观念”——要想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就涉及有什么力量来“确保”的问题。毫无疑问,香港已经进入选举社会,除非废除目前的选举制度,否则选民基础就是“确保”的关键。毫无疑问,如果废除香港已经实行的选举制度,无疑也就直接宣告了“一国两制”实践的失败,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那么,有效的选择只能是强化爱国爱港的选民基础。就选民基础而言,必须承认非建制力量在直选方面占有相当的优势,如果不扭转这种态势,若功能组别日渐减少、直选议席不断增加,立法会的结构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非建制立法会议员如果占据立法会议席的多数,将严重威胁香港的社会安定。那么,营造一个爱国爱港力量超越非建制力量的选民基础,就是必须思考与运作的重大问题。

  三,方略路径是“融合发展”——人们经常说“形如路人”,就是指两个人虽然曾经相识但是已经逐渐没有关联。对香港的大多数普通选民来说,与内地的联结基本上属于感性认同,不仅缺乏牢固的利益联结,身份认同或者说实质上的“国民认同”更加处于缺位状态。一般而言,如果从第一代香港移民算起,由于缺乏实质的“国民身份”,第二代、第三代就迅速削弱了对国家的感性认同,“树立国家观念”也就成了无本之木。必须承认,没有有效的方式锚固“身份认同”,隔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微弱的情感与利益冲击,与内地很容易沦为“形同路人”。“长江后浪推前浪”、“总把新桃换旧符”,老一代选民的凋零与新一代选民的登场属于自然规律,如果想要营造一个大于非建制的建制派选民群体,对这种越来越多的“隔代人”选民就必须认真维系,因为新增选民绝大多数由这个群体产生。应该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融合发展”理论,虽然主要是针对两岸关系、对台政策进行阐述的,但是无疑可以直接适用到中央对港政策中来。通过“融合发展”,让绝大多数香港民众获得“国民待遇”、分享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让大量握有选票的普通港人对国家产生“与有荣焉”的感觉,真心愿意建设共同家园,进而形成坚实的超过非建制支持者的选民基础,使爱国爱港力量在立法会始终保持优势。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