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中评观察:香港“走塑” 市民困惑需应对
http://www.CRNTT.com   2024-05-04 00:38:29


 
  第二,社会对“走塑”执行主体的定义,也有些不明所以。“走塑”第一星期,坊间的讨论包括:超市及美食广场出售的食物是否等同外卖、是否可使用胶制餐具?商场内的美食广场在顾客购买食物后,若顾客坐在商场提供的枱椅进食,究竟是视为外卖还是堂食?到底应该用胶盒还是用纸盒?官方由食环署到环境及生态局皆有不同说法,令人愈听愈糊涂。难怪有议员直言,不如相关部门召开记者会统一解惑。

  第三,首阶段“走塑”新法例下,不少餐厅改为在外卖的时候把餐盒和塑料袋分别收费;酒店不能免费提供胶柄牙刷、胶梳、胶樽装水等用品,有酒店至今仍未找齐替代品,需要收费提供。这些“有形的”消费增加,又令消费者直观感受是“走塑就是多收钱”。

  笔者认为,“走塑”议题在香港社会讨论多年,市民基本上都瞭解塑胶垃圾不易降解,对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有害,香港社会总体在认知及理念上是支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对于减少使用即弃塑胶已经达成共识。但在改变社会习惯的初期,市民需要清晰的指引、尽量多元且不过于增加成本的替代品作为支持。

  港府及相关机构可在商业配套上多下功夫,多与供应商沟通,找寻更多适合本港商户的绿色餐具应市。同时,港府要主动出手打通各环节,串联不同持份者,确保配套工作完善,提升消费者体验。

  指引方面,政府要做好政策解说,澄清误解。其中的关键是政府各部门统一政策理解,港府宜统一发放讯息,以便民便商为大原则,以务实及安全作为主要考量,切忌不同机构部门各说各话,让社会无所适从而对政策产生排斥心理。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