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民间复育香港米 口感独特产量高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11:02:42


“大地予我”团队成员对培育的香港传统品种稻米株进行记录。(来源:大公网)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据大公报报导,香港出产的稻米曾风光一时,后因时代发展而式微多时,近年本港逐渐有人重新种稻,有民间团体从菲律宾和美国种子库中,找回香港上世纪种植的33个传统品种,并在大埔复育,当中丝苗米在复育过程自然变异出矮化特征,产量高,口感接近现代米的矮种丝苗米。团队希望可继续留种推广给农夫种植,同时建立本地米资料库,做好保育。

  香港米式微近半世纪,根据2022年资料,全港只有约10个农场种植水稻。本地民间团队“大地予我”于2019年,在菲律宾的国际稻米研究所和美国的种子库,找回上世纪于香港种植的33个传统品种,带到大埔林村龙丫排的米田复育。每次收成,团队人员挑选较健康强壮的种子,再种下一组的稻米。团队农场经理袁易天昨日表示,所有品种均成功复育。

  升糖指数低 适合糖尿病人

  团队纪录主任王韶昀说,本地传统米虽不及日本珍珠米黏度高,但口感独特,“入口时在口中挤来挤去,米粒散落口中,只散于口,不散于筷子。”袁易天称,香港稻米大多是直链淀粉特性较强,进食后的升糖指数低,较适合糖尿病人。

  若以传统方式育种选种,植物自然变异,变化出来的新特征稳定,是可遇不可求。王韶昀说,2021年培育丝苗早荏时,发现一株的穗粒特别大,谷壳变白,于是把它分开留种。同年的晚荏,它再变化,明显迟开花,跟原先植株开花时间相隔近一个月,团队又把这些植株分开留种,称为“迟花丝苗”。至2022年晚荏,大穗粒变异植株出现明显矮化的植株,团队又再留起种植,至今矮化特征稳定维持,团队将其标为“丝苗C”,有待实际命名。

  王韶昀说,2023年晚茬,“丝苗C”产量最高,每株平均产量达3697粒,即约6.25公吨/公顷。其植株较矮、早、晚茬都不过1米高,分蘖多,不会倒伏,煮时有微香,吃时带甜,口感接近现代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