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http://www.CRNTT.com   2020-08-17 08:59:46


 
  刘元春指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从传统增长动能到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的新动能的交替已经基本完成;从依赖国际经济大循环迈向中国经济内部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新格局;以沿海开放模式为龙头、以出口投资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逐步向内陆沿海协调发展、内需和外需同步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这些结构性变化,都将对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民生持续改善是重要标志

  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是中国经济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增加民生投入,加快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居民收入继续提高,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社会保障持续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得到加强,为增进民生福祉奠定坚实基础,也进一步丰富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5.8%,与GDP增长基本同步,快于人均GDP增速,这也是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首次突破3万元。

  “高质量发展阶段能够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反过来看,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保障和改善民生内涵也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冯俏彬说。

  汪彬表示,从民生保障视角看,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高质量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做大经济蛋糕。要在做大经济蛋糕的基础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

  李文溥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下大力气打脱贫攻坚战,2019年,110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为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向着消除绝对贫困迈出一大步。此外,国家在医疗保险、养老等方面也投入巨大,有效地推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徐洪才说,这些年来,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现了民生导向;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增加了就业机会;不断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文化生活和医疗卫生,以补齐民生短板,这些都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

  刘元春建议,我国仍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为人民谋福利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在收入分配方面做大文章,彰显改革成就。

  经济日报  林火灿 孟飞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