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后疫情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新机遇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08:13:20


在过去11年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经历了由快速发展到发展停滞的周期变化。
  中评社北京5月18日电/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从2009年起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过去11年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经历了由快速发展到发展停滞的周期变化。我们可以从跨境结算、离岸市场发展与双边货币互换这三个角度来梳理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一、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当代金融家》发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陈谦文章表示,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来看,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之一是2010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季度规模由184亿元增长至2.09万亿元,人民币结算规模占跨境贸易总规模的比重由0.4%上升至32.8%。阶段之二是2015年3季度至2017年1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季度规模由2.09万亿元下降至0.99万亿元,人民币结算规模占比由32.8%下降至16.1%;阶段之三是2017年1季度至2020年1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季度规模由0.99万亿元是上升至1.46万亿元,人民币结算规模占比由16.1%回升至22.2%。换言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上升—下降—回升三个阶段。

  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也经历了类似的上升—下降—回升三阶段(图2)。在2015年3季度,人民币计价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中国对外投资规模(ODI)分别达到5734与3323亿元的峰值。到2017年1季度,人民币计价的FDI与ODI规模分别下降至1776与641亿元的阶段性低点。2020年1季度,上述规模分别回升至5500与2300亿元。此外,不难发现,人民币计价的FDI规模持续显着超过人民币计价的ODI规模,这意味着人民币在跨境直接投资项下存在持续的净回流。

  不过,虽然人民币在跨境结算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迄今为止人民币跨境结算占全球结算的比重依然并不高。截至2020年3月,人民币跨境结算占全球结算的比重仅为1.85%,在全球排名第5,与排名一二位的美元(占比超过40%)、欧元(占比超过30%)仍有重大差距,与排名三四位的英镑(占比约为7%)、日元(占比约为3.5%)也仍有一定差距。

  我们可以从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的变化来观察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在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离岸人民币存款规模迅速上升。例如,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由2009年底的627亿元上升至2015年7月底的9941亿元。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至2017年1季度,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由9941亿元下降至5073亿元。同期内,台湾与新加坡离岸人民币存款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动趋势。不过,从2017年2季度至今,香港人民币存款规模出现一定程度回升,但台湾与新加坡人民币存款规模也没有出现回升。

  从2008年底至2018年5月底,中国央行与其他央行签署的双边本币互换的累积规模由1800亿元上升至3.47万亿元。不过,从2018年6月至今,双边本币互换累积规模没有继续增长。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过去10余年来,激活使用这种双边本币互换的案例仅有寥寥可数的几起,且规模并不算大。

  我们可以从国际支付份额、外汇交易份额与储备货币份额这三个角度来比较国际货币的地位。如上所述,从国际支付来看,迄今为止人民币支付占比不到2%,在全球排名第5。从外汇交易来看,从2007年至2019年,人民币外汇交易占全球外汇交易的份额由可以忽略不计上升至4%(总份额为200%),在全球排名第8,不仅显着落后于美元、欧元、日元与英镑,目前还落后于澳元、加元与瑞郎。从储备货币来看,如图6所示,人民币储备资产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占比由2016年底的1.1%上升至2019年底的2.0%,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5,显着低于美元(占比超过60%)与欧元(占比超过20%),也略微落后于日元与英镑。综上所述,目前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大致可以排至第5位,但距离美元与欧元的差距依然很大。在未来十年内,人民币赶超英镑与日元成长为全球第三大国际货币,应该是更加现实的目标。

  作为一个里程碑式事件,2015年底,IMF决定将百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低于美元的41.73%与欧元的30.93%,但高于日元的8.33%和度英镑的8.09%。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外汇交易与储备货币中的实际占比,都显着低于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之所以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能够超过日元与英镑,是因为中国经济在总量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从2010年至2020年初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大致经历了上升—下降—回升这三个阶段,上升与下降阶段的拐点在2015年3季度,而下降与回升的拐点在2017年1季度。导致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事实上,在2015年811汇改之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是不断升值的,这使得外国居民与机构更愿意持有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人民币国际化因此不断提速。在2015年811汇改至2016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持续较大幅度贬值,这导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出现了减速、甚至一定程度的逆转。从2017年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呈现出双向波动态势,由于单边贬值压力被削弱,人民币国际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暖。

  二、后疫情时期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新机遇

  文章称,在2020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与扩散成为全球范围内最重大的事件。目前来看,新冠病毒已经成为仅次于1918-1919西班牙流感之后最重大的全球性疫情,它不仅重创了全球金融市场(例如在2020年3月,全球股市与原油价格等风险资产价格持续暴跌),而且也将使得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根据IMF2020年4月份最新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由2019年的2.9%陡降至2020年的-3.0%,这甚至显着超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的降幅。为了应对疫情对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负面冲击,全球很多国家都出台了规模巨大的财政货币救市政策。目前来看,无论疫情演进,还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前景,目前均面临着较大程度的不确定性。

  不过,本次肺炎疫情的爆发,可能显着改变未来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前景,也可能显着改变主要大国与主要货币之间的相对实力。在本次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由于本次肺炎疫情率先在中国爆发,而中国政府实施的强有力防控措施也导致肺炎疫情率先在中国得到控制,这就导致在2020年随后时间内,将会出现中国经济增速显着反弹、全球经济增速显着下行的格局。目前来看,中国经济的底部就是2020年1季度,GDP增速为-6.8%。笔者预计在2、3、4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有望分别达到2.0%、6.0%与7.0%,这意味着2020年全年中国有望录得2-3%的经济增速。相比之下,如果疫情在下半年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全球经济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底部将在今年2季度。根据IMF的预测,2020年美国、欧元区、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5.9%、-7.5%、-5.2%、-7.0%、-7.2%与-6.5%。换言之,在2020年,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速差距将会不降反升。这个格局与2009年非常相似。在这一格局之下,无论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均会显着上升。而经济实力的相对上升,无疑会增加人民币资产的中长期吸引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