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评社举行第十次青年学习交流会 薪火相传
http://www.CRNTT.com   2020-05-05 00:15:57


疫情期间,中评社第十期青年学习交流会在五四青年节当天上午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舆情分析部的严静雅也感慨颇多。她说,中评给了青年人非常大的舞台,很多同事都分享了他们的专业知识,也畅谈了他们的人生经验,她需要向优秀的同事们学习。第二,在例会中领导提点年轻人要戒骄戒躁,她受用良多,日后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无论面对成就还是困难,都会不断提醒自己用一个沉稳的心态去面对。

  中评社新媒体部的陈曦紫用“电池”来比喻媒体工作。她认为,媒体是一个输出型的工作,就像电池放电一样,如果不能及时充电,便不足以点亮思想观点的灯泡,以至最终电量耗竭。所以对于年轻记者来说,学习、积累和思考比无用地输出更为重要,而每周的例会便是这样一个学习和思考的好机会。例会中社长提到了民族追求、国家情怀和团队担当的“中评精神“,让她感到很幸运能够在中评工作,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希望在香港做媒体工作的我,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三观和家国情怀。”

  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提到,在例会中,社领导分享了很多中评的内涵,包括中评历史、中评的精神、中评使命等,这让他对中评当下和未来的责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评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对自己肩上这份为国家完全统一而奋斗的重任更加重视。另一方面,在这十场例会中,不少小伙伴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视野,了解了很多陌生的领域,也缩短了同事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中评青年更加团结、更有凝聚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中评社举办青年学习交流会议已达十次,每周一次,有10位青年记者、分析员分别就各项业务进行了工作汇报及体会总结。总编辑罗祥喜也讲述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新闻工作的经历和感受。社长郭伟峰则在每一次的会议上,都对中评社进行了分类总结,包括:中评社记者的特质、中评社的精神、中评社的格局、中评社的榜样、中评社的渊源等等。郭伟峰说:“中评社的和平理性、包容创新、融合发展的理念薪火需要年青一代的传承与发扬。”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