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大咖讲书:中评青年对话刘澜昌全文
http://www.CRNTT.com   2021-06-01 00:12:37


 

  谈媒体作用:为政府提供建设性意见

  中评社记者:您在书中提到,“回归20年来特区政府似乎一直在营造有利施政的舆论环境上手无利剑”。您认为,特区政府一直“手无利剑”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如何来突破? 

  刘澜昌: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英国人对香港电台控制很好,回归前英国人强化港台编辑自主,埋下了一个钉子,使港台主要是批评港府和中央。

  第二,受整个西方媒体的习惯影响。西方政府控制舆论非常成熟,他们控制媒体的手段与内地不同,不是由自己的媒体直接发声,而是通过控制的媒体或者间接的商业媒体发声。回归前,英国人觉得不需要有媒体为自己的政策护航,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控制媒体,媒体不能够骂英国女王、不能违法等,受到诸多限制。现在的西方媒体也是这样,基本上采取间接调控的方式。

  那么未来香港,我估计还是要学习西方的这一套,避免直接把内地这一套搬进来。要用间接的、潜移默化的能够使香港人接受的各种手段,而不是通过硬压硬灌输,造成一种令自己满意的假象。

  中评社记者:随着政治环境趋于稳定,香港需要把重心转到经济民生上来,您认为,香港传媒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履行“第四权”,更好扮演监察政府的角色,真正为民生所需发声?

  刘澜昌:大部分香港媒体是报忧不报喜,以批评为主,这种质问批评的方式继续下去,我觉得是有利于督促特区政府施政的。我现在对特区政府的工作效率非常不满意,房屋政策、土地政策等等都在拖延,那么如果有媒体去监督,会使它提高效率,当然建设性的意见非常重要。

  未来在政治斗争氛围没有那么激烈的情况下,我觉得会存在市场调节,谩骂的色彩会降低。一个记者去记者会提问,他肯定希望所有人都接受他的问题,而不是对他另眼看待。而且,未来也会有竞争的情况出现,因为香港媒体很多,记者的提问水平也看得出来,真正有水平的提问,与态度、表情无关,而是要看能不能抓住问题的要害。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