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牛皮糖”行情下,怎样炒股更赚钱
http://www.CRNTT.com   2020-10-11 12:01:15


 
  不完美的“机器人” 

  在国外,量化对冲基金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颇受投资者青睐。目前量化对冲公募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基本是“一年定存+3%”“一年定存+2%”“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等,主要是追求绝对收益,要“稳稳的幸福”。

  但由于国内股指期货经常受限制,让对冲策略“打折扣”,导致量化对冲基金规模一直不大。2019年末,最新一批共7只公募量化对冲基金产品获批,包含了海富通、华夏、富国、中融、景顺长城、德邦以及申万菱信7家公募基金上报的基金产品。今年2月底,海富通、富国等公司的产品已抢先开售,申万菱信量化对冲基金开始发行,限额30亿元。这是近4年时间里,公募量化对冲基金首次获批。在此之前,公募最后一次获批时间要追溯至2016年1月,获批的产品是华泰柏瑞量化对冲基金。

  量化对冲产品优势不少,为什么发展如此波折?答案是资金量受限。长量基金高级研究员王骅介绍,与传统股票型基金不同,对冲类基金规模较大时会受限于对冲策略本身的可容资金量。具体来说,可容纳资金量与策略的交易频率、标的日成交量与市场上同类策略的资金规模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从规模上来看,10亿元的基金规模可做一些套利、期货等对冲策略。如果产品规模在数十亿元以上,就只能做“随大流”的策略,其标的会受限,流通盘太小的股票不能买。对于量化投资管理人而言,高频交易、程序化交易在前期发展时明显受限,“机器人”理财缺少靠谱的对冲工具。

  从技术上看,在国外被誉为“避险神器”的量化对冲产品之所以在国内难做大,有两方面原因:一是A股市场暂不支持T+0交易机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频交易策略,“机器人”发挥空间有限。二是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之后,股指期货市场流动性不佳,甚至遭遇枯竭,以对冲和套利为首的资金在这期间全部退出。当时备受市场诟病的股指期货也让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急转直下,市场对这类产品需求降至冰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