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吴军捷语中评:港区国安法有助香港行稳致远
http://www.CRNTT.com   2020-05-28 00:14:15


 

  中评社:受社会事件及疫情影响,香港社会各行各业均受到严重冲击。您对香港走出当下困局有何具体建议? 

  吴军捷,香港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旅游航运全面崩塌,外贸看不到出路,金融中心位置受到威胁,失业率继续飙升,巿民担忧前途,不敢消费,找出路,保饭碗是当务之急。抗疫第一波用了二千亿,特区政府储备还有几个两千亿?况且只是特区政府倾囊,大财团置身事外,完全不是办法。因此,我有如下两个提议:

  第一,建议特区政府推出两年大建公屋三十万套计划。大家都知道,香港深层次经济结构问题最大的表症就是房价冠絶全球,衍生出其他无数的弊端。目前住劏房的有二十万人,轮候公屋在册近三十万户,挨贵租的未能统计,除少数例外,全港有一半人为租房、买房节衣缩食。当年麦理浩提出建一百八十万套公屋,大振民心。当然,建三十万套公屋,估计耗资一千五百亿,耗地三百公顷,会触动地产商,也冲击特区政府的官僚作风。但是,两年内解决三十万积存户,至少近百万人直接受益。其后的轮候者,包括许多青年,可望三年上楼,会大大改善他们的人生规划,改变对特区政府的信心。香港实难找到如此恢复民心,实际可行,带动很长产业链的大型基建。作为补充,特区政府还可以考虑进口内地组装的“地球仓”货柜式酒店房,它自带太阳能及净化水系统,无需地基、下水道。只要在通水电的地方就能摆放。面积十六平方米,售价三十万元,可用三十年。花上一百五十亿,半年内就可以有五万套临时房屋(青年宿舍)供应。

  第二,建议发行三千亿元救港债券,用作为全港市民兜底。大疫之时,“活下去”是所有市民的最低要求。香港社会保障太少,遇到危机市民未必能得到及时救助,尤其在社会割裂的当下,临时派钱,各方争抢,一下用掉二千亿,多年积存很快会用光。因此,建议豁免资产审查,让暂时失去谋生手段,未能在现行社福政策下受惠的市民和弱势社群,尤其是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保底,让全体港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住基本的生活。债券首先动员大财团(包括中资)认购,可要求在九七之后一直赚钱的公司,按其纯利百分之几作为良心目标数,否则,如何体现社会责任?对弱势社群的态度,是社会道德的标志,要恢复伦常道德,既得利益者怎能不率先作出大贡献?  

  以上两个建议,实质上是要求特区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负起弥补制度缺失的责任,在灾难面前给全港市民一颗定心丸,才算有个责任良心的交代,才是善治的开始,也才是对香港安定、国家安全的最大保卫。赢得了人心,香港才能御外敌,才能在政治、文化、教育上全面检讨过去的得失,痛改前非,实实在在地做一些打基础的工作。“活下来”了,香港人自有求变的韧力和搞好经济的智慧,真正使“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