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大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澜昌(中评资料图) |
中评社香港4月24日电(作者 刘澜昌)新冠肺炎发生以来,香港特区政府应对基本合格,大体上控制住疫情的传播管道,尚无大规模社区爆发,而发生的个案也远低于同类城市以及非典时期的香港。对于疫情带来的次生性经济和民生问题,港府的应对也中规中矩。可惜的是,港府没有展示更大的胆识和魄力,将危机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
疫情在去年暴乱之后接踵而来,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房屋问题重新浮现,政府应该喊出“开工、开工、再开工”的口号,在开发土地及建造公营房屋这个关键点上着力,既纾解失业压力,又缓释社会基层尤其是青年人因“上楼难”和“置业难”而长期积累的强烈怨气,从而把应对疫情和化解香港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结合起来。
派糖不如兴建公屋
2019年发生黑色暴乱后,港府本来应该学习“六七事件”后英国殖民政府实行的十年建屋计划,推出类似震撼性的举措,重新提高施政威信。然而,一遇到土地房屋问题,特区政府主要官员就手软,顾虑重重,新财政预算案发表前后主要官员对此都没有太多谈及。
2020-21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多项派糖方案,包括向18岁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发放一万港元现金;宽减薪俸税和个人入息课税;宽免住宅物业全年差饷等,涉及900多亿元。预算案还推出12项“撑企业、保就业”措施,包括特惠低息贷款、宽减百分百利得税等,共计183亿元。也就是说,政府在抗疫临时措施上立马就花了过千亿元。
至于土地房屋问题,预算案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政府希望“明日大屿”的几亿港元拨款早日通过,以及“会尽快争取拨款开展龙鼓滩填海计划及重新规划屯门西的研究,共涉及约440公顷土地,以发展工业及住宅等用途”。这些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举措。面对解开香港当下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的关键钥匙,港府怎能这样掉以轻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