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蔡英文当局推动“台独”的策略转向与路径依赖
http://www.CRNTT.com   2019-06-01 00:18:41


蔡英文当局不断操作“反中牌”制造两岸关系紧张
  中评社╱题:蔡英文当局推动“台独”的策略转向与路径依赖 作者:叶正国(武汉),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蔡英文当局以往“先内部后两岸”策略的失败,从而逐渐离开中间路线,诉诸基本教义派,遂明确亮出“台独”立场,转向“先两岸后内部”抑或“双轨并行”策略,将台湾作为“对抗中国大陆扩张主义的堡垒”,通过碰撞和对抗使两岸僵局无解。而蔡英文当局推进“台独”的重点转向“两岸议题”,但仍然服务于内部政治生态,手法还是基本保持不变。这包括不断增强台湾民众的身份形塑的“台湾意识”,重视依赖法律手段的过程推进和价值话语的观念塑造。对此,大陆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引领两岸关系,进行针对性防御或主动性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谈话,提出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等五点主张,为两岸关系指明了方向。蔡英文当天即召开记者会强烈回应,随后在各种场合随意扭曲,更是在3月11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宣布反对“一国两制”等七项指导纲领,作为台湾当局的行动准则。目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两岸关系复杂多变,蔡英文当局无视民意走向,对大陆负面解读,炒作两岸议题,限制两岸交流,激化两岸对立,为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做铺陈,以回稳台湾政局变化。据此,有必要对蔡英文当局推动“台独”及大陆的应对问题进一步探讨。

  一、民进党当局推进“台独”的策略转向

  在很长一段时间,蔡英文当局采取模糊性战略,不愿对两岸关系政治定位、台湾前途等根本性问题表态,只是不断重复“释善意,要沟通、不挑衅”等姿态,采用“新四不一没有”①的渐进台独路线,试图蒙混过关,做给台湾民众看,将两岸僵局的责任推到大陆身上。②实际上,蔡英文当局在“不承认‘九二共识’,不爱‘中华民国’,又不宣布‘台独’”的维持现状幌子下,试图改变台湾岛内政治版图,巩固执政地位,在两岸关系中获得主动。虽然台湾地区第三势力不断崛起,厌恶蓝绿的中间选民不断增加,但两党政治仍然是政治的主轴。蔡英文当局不断“去国民党化”或“去主权化”,动用行政资源毫不手软,采取一系列措施消灭或边缘蓝营政党。为此,蔡英文当局以“年金改革”、司法改革和转型正义等推动社会分化、阶级对立和世代仇恨,进行意识形态操作,提供舆论氛围,针对性塑造台湾社会。然而,蔡英文当局的施政无法端出亮点,两岸关系又停滞不前,在国际社会又自我设限,社会接受度不断下降,致使“九合一”选举败北。这也标志着蔡英文当局以往“先内部后两岸”策略的失败。蔡英文当局开始离开中间路线,诉诸基本教义派,遂明确亮出“台独”立场,转向“先两岸后内部”抑或“双轨幷行”策略,将台湾作为“对抗中国大陆扩张主义的堡垒”,通过战略碰撞和对抗使两岸僵局无解。③

  这一变化始于2018年7月针对大陆要求外国航空公司改变台湾称谓时以“中国”取代“中国大陆”④,以2018年“双十文告”为关键点,2019年元旦讲话第一次提出“中华民国台湾”,要“四个必须”和“三道防护网”,批驳“两岸一家亲”。蔡英文当局推进“台独”策略的转变是将台湾绑在美国战车上。长期以来,美国视维持现状为最大利益,但随着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上升,美国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频频出手,更是针对台湾地区的“九合一”尤其是高雄市长的选举明确表态支持民进党,打“台湾牌”的倾向愈发明显。特朗普签署的《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等一系列法案将中国大陆视为“战略竞争对手”与“修正主义强权”,将台湾纳入“印太战略”。 

  近期,蔡英文趁机把“一国两制”与“九二共识”划上等号,操作“九二共识”的社会认知,试图通过抹黑“一国两制”为其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开脱。蔡英文当局试图以“两岸牌”和“统独”议题在台湾岛内形成“反中”基调,服务台湾岛内选举。蔡英文当局的“四项必须”与“三个防护网”、“三个坚定”以及“拼民生、护民主、守主权”等论调基本一致,无一不是对抗大陆的拒统政策表述。⑤这说明蔡英文当局推进“台独”逐渐激进化,通过偷换概念的方式扭曲“九二共识”,操弄意识形态和两岸仇视,操作统独议题,转移执政不力的事实。例如,针对大陆的猪瘟疫情议题,蔡英文当局将其定义为“国安问题”,“总统府”、“行政院”甚至陆委会都不断指责大陆,竭尽表演之能事。

  二、蔡英文当局推进“台独”的路径依赖

  虽然蔡英文当局推进“台独”的重点转向“两岸议题”,但仍然服务于内部政治生态,手法还是基本保持不变。这包括不断增强台湾民众的身份形塑的“台湾意识”,重视依赖法律手段的过程推进和价值话语的观念塑造。

  一是身份形塑。身份政治是国家认同的关键。国民党的两岸政策经过了反攻大陆、三不政策、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国统纲领、开放两岸交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等演进,越来越不能主导台湾岛内的两岸关系论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李登辉当局和民进党通过对事实进行裁剪和叙述建构,以追求所谓的“历史真相”之名进行人民的身份识别与区隔,制造悲情意识,构建台湾主体观念。“中国因素”是台湾地区最易受操弄的议题,民进党最为擅长的是以“爱台湾”之名制造“台湾”和“中国”的对立,不断区隔“台湾人”和“中国人”。民进党也擅长通过悲情叙事,就特定议题攻击国民党“出卖台湾”,以抗拒大陆的“打压”之名将操弄主体意识作为政治催票器,要求大陆“正视中华民国台湾存在的事实”以展现主体性。民进党当局不断操作意识形态,打“主权牌”、“恐吓牌”和“悲情牌”,激发社会分裂和两岸对立,升温高敏感话题,如3月16日“立法委员”补选中赖清德在助选时就不断采取哀兵策略进行情感动员。他甚至指出台湾人民已经有“台湾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蔡英文当局不断炒作“中国威胁论”,把两岸和平协议乃至城市交流都说成大陆的阴谋,让民众对国家统一有所疑虑担忧甚至恐惧,强化民众的排斥感。例如,很多亲绿媒体指出台湾经济低度增长是因为过度依赖大陆。蔡英文当局对主体意识进行刺猬式塑造,不断操作“去中国化”铲除其法理基础和象征符号,宣扬台湾的主体性,将两岸和平协议污蔑为消灭台湾主权的政治协议。蔡英文指出:“绝对不代表台湾基层的民意想要放弃我们的主权,也绝不代表台湾的民众想要在台湾主体性上做出退让。”

  二是法律手段。法律手段相对政治手段来说更为隐蔽。民进党擅长利用法律手段推动渐进式“台独”,以规避造成政治打压的口实和形成制度性的普遍效力,尤其是2016年以来不断升级。一方面,蔡英文当局频频通过相关法案,如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和“国家机密保护法”限制退休官员和将领到访大陆,针对吴敦义提出的如果国民党执政不排除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之主张,则提出要修法反制,增设公投门槛,制造法律障碍。无独有偶,民进党在“马王政争”时以“维护通讯自由”为由坚持修法限缩监听权,但现在以“打假新闻”及“打击犯罪”为由要修法扩大监听权。民进党以往修法重点针对国民党,但现在范围越来越广,打压任何可能影响“台独”的力量,如与柯文哲的分裂和打压韩国瑜的目的实际如出一辙,企图支配台湾岛内政治情势走向。一旦完成修法,即使明年大选失败,也可以框范岛内其他政治势力与大陆的交往,为下次重新执政做准备。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频频利用司法方式进行“台独”活动,甚至以“介入司法个案”的形式。例如“英系”“监察委员”高涌诚指当年前民进党立委陈朝龙贿选定谳案的判决有“违反法令之情事”,引发整个司法界反弹。民进党当局通过马英九“泄密案”和王炳忠危害“国家安全”案等个案频频出手,既弄臭对手,也为自己行为的正当性背书。长此以往,司法判决越来越受政治影响。此外,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制度性安排协商,台湾当局大陆事务部门负责人陈明通指出如果到大陆进行民主协商将违反“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甚至点名威胁新党主席郁慕明“不要以身试罚”。⑥最近,台湾地区“内政部”依据“两岸人员关系条例”处罚在全国政协大会发言的港区台籍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50万元新台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