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王友明:疫情之下,西方不忘唱衰金砖
http://www.CRNTT.com   2020-04-30 09:42:07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无问西东,不论贫富,不但殃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遭遇二战以来经济最大的停摆,其影响可谓百年未遇。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称,新冠危机前所未有,经济衰退或破纪录。金砖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西方发达经济体的冲击更为猛烈。美国应对疫情物资短缺的窘境,让国际社会对世界头号强国的“发达”心生惊诧,3月中旬以来失业人数已猛增到2600多万,达到二战后的巅峰。经济学家普遍预测,美西方经济负增长是大概率的事情。无疑,这是一场全球性危机。

  疫情当下,西方唱衰金砖不足为奇,金砖机制成立以来,各种“褪色论”不绝于耳,只不过这一次来得早点,离7月金砖国家圣彼得堡峰会尚有近3个月。应该说,与西方唱衰金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些年来,金砖机制逆势上扬,影响和声势不减反增,成为国际多边机制中最为瞩目、最有成效的合作平台之一,其感召力和生命力令西方始料未及。因此,分析金砖在唱衰声中行稳致远的悖论,需要用另一种视角看待,这就是,西方“唱衰”金砖反证其惧怕金砖的一面。

  回想金砖合作机制成立之初,正逢金砖经济持续兴盛之际。西方的唱衰之声不是在金砖国家经济发展上“打板子”和泼冷水,而是从国家关系下手,尤其是在中印矛盾和俄罗斯大国战略意图上做文章。主要论调是:中俄印三大国各怀心思,同床异梦,这些有领土争端、战略利益彼此冲突的大国捏合在一起,难以成事,金砖合作最终一定会不了了之。当多数金砖国家经济遭遇发展瓶颈时,西方唱衰的调门则转向经济领域,称金砖经济昙花一现。

  可见,无论金砖经济辉煌与否,西方唱衰金砖的声音总是萦绕于耳。这说明,“唱衰”的背后一定有超越经济层面的因素。例如,金砖银行的成立引起西方的哗然和惊恐,这背后隐藏的是:西方担心新兴大国从国际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担心金砖坐大、分享其把持百余年的国际事务的垄断权;担心金砖追求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国际制度性权力。

  然而,唱衰不但未能奏效,反而激发金砖合作的动力,机制建设有声有色,几乎每届峰会都会出台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的重大举措。金砖机制并非“清谈馆”,而是“行动队”;金砖不仅在经济上求发展、求合作,而且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努力跻身国际事务的最高议事平台。

  因此,西方唱衰金砖并不代表金砖真的褪色,反而说明金砖机制建设卓有成效。试想,如果金砖机制建设一无是处或一事无成,西方还用得着唱衰金砖吗?正是金砖扎实有效的机制建设引起西方社会的不安而舒适度日减,所以才一直不遗余力地抹黑金砖。

  疫情蔓延,全球同此凉热。当下需要的是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发达国家尤需展现合作诚意和战略勇气,货币与财政救助政策需要考虑减轻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国际社会惟有抛弃政治偏见,同舟共济,才能度过疫情危机。(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清华大学CCWE“金砖国家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