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探寻山丹马场 台青:“快门没有停过”
http://www.CRNTT.com   2023-07-20 00:52:02


山丹马场(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张掖7月20日电(记者 海涵)“从下车开始,我的快门就一直没有停过,”台青李宣兴奋地告诉记者。彼时,她的无人机正飞跃在甘肃张掖山丹马场的上空。

  7月19日,“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一行来到张掖山丹马场参访。随团台青李宣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的西北地区,她坦言,这也是她首次见到一望无际的草原。“山丹马场的环境太舒服了,人的心胸也会因为这里广袤的天地而变得开阔,很适合久在都市生活的人前来调整和疗愈身心。回去不仅会将在山丹马场的见闻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给所有想要获得心灵舒畅的人们。”

  张掖山丹马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总面积329.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600~3300米之间,其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影响深远。这个时节的山丹马场绿草如茵,阵阵风过碧浪翻滚。除了绿如碧玉的辽阔草原,记者们沿途还看到了成片的金黄色油菜花田、波光粼粼的水库。这些都是山丹马场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写照。山丹马场副总经理赵生军介绍,山丹马场以生态保护第一为主要功能定位,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主要经营“生态➕”项目,功能在生态、底色也在生态。

  除了优质的生态环境,山丹马场也有十分悠久的养马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在当地马种的基础上,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驰名天下的山丹马,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

  记者参访时,一群山丹马正聚集在草场上休息,同采访团其他成员一样,李宣也在不停拍照,时而给马拍特写、时而跟马拍合影,为了记录下更为壮阔的场景,她还操作起了无人机。李宣对山丹马的喜爱溢于言表,“这些马看起来乖巧俊美。可能是山丹马生长在草原上的缘故,我感觉到它们很有灵气、很亲切。”李宣对马的观察细致入微,甚至现场向记者模仿了马的喘气声,其惟妙惟肖的呈现引得阵阵夸赞。

  山丹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牧马人刘师傅在这里从事马的饲养管理、疾病治疗、母马繁育等工作已有26年,他培育照顾过的马匹数量已过万。说起山丹马的特点,刘师傅如数家珍,“它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

  今年6岁的果果是刘师傅亲自养大的一匹混血马,果果身形高大、十分壮硕,但在记者们的包围下,果果害羞地将头埋进刘师傅的臂膊,“他就像个小孩儿,人一多就害羞,”刘师傅宠溺地说。果果小时候没有妈妈,体格较小,为保证营养,刘师傅用自家孩子的钙片喂养他。如今的果果是马群里最高最壮的。

  刘师傅是个“马二代”,他六岁会骑马、十七岁就开始养马,对山丹马感情很深。“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的下一代也能继续从事这份工作。”刘师傅介绍,目前山丹马场有28名牧马人,年龄段覆盖七零、八零、九零、零零年代。“年轻人理论功底扎实,学东西快,在牧马方面上手很快。”

  “丝路风采 如意甘肃”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活动由国台办新闻局与中国记协台港澳工作部共同举办。从7月16日至24日,两岸及香港23家媒体的43名记者会深入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采访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